疫情发生期间,很多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宅在家里,时间一长,心情就会变得有些焦虑,甚至有些人担心自己被感染,每天测很多次体温;也有些人陷入信息过载的焦虑,每天抱着手机不停地刷疫情的情况,连饭都顾不上吃,可能还会熬夜;也有些人每天盯着网上信息,一发现有新药新闻,马上就出去抢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说,对大量新的信息产生反应,是正常的,但如果过度反应,就可能产生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
那什么是过度反应?
陆林认为,比如测体温,每天不要超过两次,上午一次,晚上一次就够了。如果测十几次,就是过度反应。或者了解舆情防控的信息,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要看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不要看非正规渠道的信息,如果不停的看手机,过多的信息就可能会带来压抑、焦虑的情绪,甚至会让人产生恐慌。
一般人在遇到重大疫情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上的反应,很多人会有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上的反应,比如睡眠不好,再加上休假期间生活作息不规律,可能还会表现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身体方面可能会有头昏、头晕、心慌、胸闷、憋气的现象,以及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这其实是一般人在遇到重大特殊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也叫做“正常人对特殊情境的正常反应”。
很多人因为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出现这些反应时,会过分担心,从而加重不良反应,陷入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先要认识到,这种反应是特殊情况下的正常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疫情慢慢得到控制,也会慢慢减弱和消退。
疫情期间应如何避免陷入焦虑?
1、 养成一个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良好的睡眠,因为睡眠不充足,生活不规律,就会导致整个身体状况变糟,情绪也容易紧张。
2、 看手机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要给自己安排一些娱乐、休息、学习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的情绪。
3、 互相鼓励支持: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化的通讯技术设备,比如电话、短信、微信、视频跟亲朋好友进行交流,互相鼓励支持,
4、 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如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等方法,帮助自己消除情绪、症状,保持一个更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