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在当今社会已经见怪不怪,很多市民都拿到过象征无偿献血的“红本本”。但是我们献出的血,别人就可以直接输入了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输血科主任王秀菊教授告诉你,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从我们身体里抽出的血液还需“过五关、斩六将”,检验合格后才能被采用。在“6.14” 世界献血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就来聊一聊献血中的血液安全。
一袋爱心血,先需经历五大关!
第一关:选择好献血地点,如医疗用血指定机构——血液中心下属的流动献血车献血点。这种献血点是属于国家支持下的公益机构,同时还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这里采取的爱心血才能用的安心。
第二关:采血垫、采血袋、采血器、采血针、棉签绷带止血带等医疗用品器材都是一次性的。同时,血站质控科也会对购进的每一批采血器材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采血。而所有器材使用过后必须一律销毁,绝不重复使用,这样才能保障每袋血不交叉不污染!
第三关:每一个献血者都必须经过填表、健康征询、一般检查、血液初筛,初筛项目包括ABO血型、血红蛋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氨酶。只有体检通过,血液初筛合格的献血者,才能拥有献爱心血的资格。
第四关:采血结束后,血站还会对爱心血进行病毒检测,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毒的同时,还有核酸检测全覆盖,从基因揪出病毒!
第五关:筛选合格后的爱心血,血站会把我们献的全血分为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等成分血,最后送到医院用于患者治疗。
牢记临床用血小口诀!
采取爱心血可谓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但是五关通过,爱心血就可以输入体内了吗?
王秀菊教授告诉你,这可不一定!爱心血还需要面临临床用血的“试炼”!
王秀菊教授介绍,爱心血送到医院后,医院将检测用血者的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用血指征、交叉配血等,确保无风险后再根据患者的需求输入不同的成分血。
最后,王秀菊教授还表示,临床用血安全还需牢记用血小口诀:临床用血,慎之又慎。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用自体血的就用自体血;能用成分血解决的,坚决不用全血。这些原则铭刻遵守!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存在未检测的病毒和窗口期无法检测到的病毒的风险!
每一份爱心在进入受体前都历经了无数挑战。不过也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我们才能有勇气说一声:人人享有安全血液,我们做到了!
专家简介:
王秀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现任输血科主任。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20多年,熟练掌握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常参加学术活动,熟悉当前国内外对各类血液病的诊治方法,并及时准确的应用于临床。对血液科疑难疾病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别,参与恶性血液病与实体瘤异基因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工作。严格掌握临床输血的适应症,熟悉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红细胞、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法;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
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症。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