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经常熬夜容易患过敏性鼻炎?

家庭医生在线 2019/4/15 8:41:27 举报/反馈

过敏性鼻炎,一种大家熟悉也是很多人正饱受其困扰的疾病。而随着春天的到来,它的高发时期也随之而来,患者往往会出现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涕甚至鼻塞等表现,有些人可合并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4月13日是第17个“全国爱鼻日”,为了让大家对过敏性鼻炎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家庭医生在线特地邀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耳鼻咽喉科的李光启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做科普。

过敏性鼻炎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李光启副主任医师指出,过敏性鼻炎在一年中以春秋两季多发,这两个季节早晚温差比较大,温度的骤变很容易诱发鼻炎;而患者的过敏性体质也决定了当他遭遇过敏原时会更容易导致过敏性鼻炎发作。临床上常见的过敏原在这个季节也会大量集中出现。例如花粉、螨虫、动物皮毛、粉尘等这些常见的过敏原。总而言之,过敏体质是疾病本质,过敏原是疾病罪魁祸首,气温气压,刺激气味,过劳失眠是诱因是帮凶。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在出现鼻痒、流鼻涕、鼻塞症状的时候都会先怀疑是感冒,有很多家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将孩子的过敏性鼻炎错误的当感冒去吃药治疗,虽然感冒药对鼻塞流涕有一定帮助,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在病因、病程、及治疗预后上都有很大不同,还是要认真区别的。

李光启副主任医师表示,其实过敏性鼻炎和感冒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过敏性鼻炎:典型表现为鼻痒、大量流涕、打喷嚏、有时会伴鼻塞的情况,一般无其它全身症状。通常可以寻找到明确的过敏原或诱因,如接触陈旧衣物书籍,置身潮湿发霉环境,接触宠物以及天气变化等。过敏性鼻炎多表现为间歇性、反复性发作。

感冒:除了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外,多伴有咽痛、咳嗽、头晕、头痛、甚至出现发烧等全身症状,流涕早期可与过敏性鼻炎相似为清涕但很快转为粘脓涕。感冒病因为病毒感染,可有明显的着凉病史,与流感的高发季节相重叠。无合并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一周就结束,犯病后由于机体存在抗体的原因短期内不会反复感冒。

哪些人群容易患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往往跟个人的体质以及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体质方面,首先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这些人往往有多种过敏性疾病病史,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另外像免疫力较低的成人、免疫功能尚不完善的儿童等也是高发人群。而成人患鼻炎跟他的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关系,如连续熬夜、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都容易引起鼻炎发作。

环境方面主要是空气污染,像长期处在石灰、煤尘等粉尘环境里的工人、老师,经常接触刺激性气体的装修工人这些,都是鼻炎的高发人群。

最后就是鼻部的病变,比如急性鼻炎、鼻窦炎治疗不当,合并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也容易导致鼻炎发作。

过敏性鼻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治疗贵在预防。包括平时的健康饮食起居,坚持长期规律有氧的体育运动,避免接触或置身过敏原。在此基础上常规的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有2种。

一是对症治疗。主要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白三烯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以及外用鼻喷药物,如鼻用表面激素、鼻用抗组胺药物等,鼻塞严重时可适量选用减充血剂。另外每日使用外用海盐水喷鼻可清洗鼻腔内过敏原的存留,对预防鼻炎发作有一定作用。当然,不同情况的病人用药也会有很大区别,所以建议过敏性鼻炎发病时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确定病因病症再治疗用药。

二是脱敏治疗。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病过敏原后,通过反复的给患者舌下含服或注射过敏原,来帮助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免疫耐受量,让患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不再致敏发病。这种方法疗程较长,但疗效确切时可得到很好的症状控制。

日常该如何防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防治主要要做好这3点:

1.远离过敏源

过敏性鼻炎的重点在“过敏”两个字,所以想要做好过敏性鼻炎的预防首先就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这点要求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像花粉、粉尘、烟、刺激性气体这些,都要注意避开。必要时可以戴口罩。

2.注意卫生

包括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环境上要求注意日常所处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干湿程度合理,衣服被褥这些要勤换勤洗,注意除尘除螨,使用空调时注意清洗滤网,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建议不豢养宠物等。

3.增强体质

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导致过敏,所以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注意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日常做到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多吃新鲜蔬果,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本文指导医生:
李光启

李光启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耳鼻喉科

擅长疾病:耳鼻咽喉科综合、鼻专科、耳微创外科。[详细]

(责编:罗敏效 通讯员:何旭鹏)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