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纪录片《药瘾》片段几分钟内在网上转发量过万。片中揭秘了美国中学生在巨大竞争压力下,为提高成绩滥用“聪明药”:因为“聪明药和INS,是完美学生的标配”。“聪明药”是什么?学生服用“聪明药”真的会变聪明,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么?服用“聪明药”有没有副作用?
所谓的“聪明药”,即指非医学用途的兴奋剂或其他能令中枢神经兴奋的药物。这类药物认为可以增加记忆或集中注意力,也就是所谓的“药物认知增强”。《药瘾》中说到的“聪明药”主要指的是利他林和阿得拉,医学上规定这些药物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多动症”。
阿得拉是“聪明药”鼻祖,最早也被用于治疗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其主要成分有苯丙胺。苯丙胺的其他成员还有脱氧麻黄碱和苯甲苯丙胺。这些药物可以部分地逆转麻醉药、麻醉品、催眠药和酒精的抑制作用。所有苯丙胺都可引起深度精神作用,包括警觉性、主动性和信心提高,欣快感、疲劳感减低,语言增多,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增强。在治疗多动症方面,苯丙胺服用一天之后就可使患儿镇静,使他们能集中注意力。苯丙胺还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眠症。
苯丙胺具有严重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过度兴奋,有不安、失眠、震颤、紧张和烦躁等症状。服用苯丙胺的躯体耐受性出现的非常快,所以长期服用者必须越服用越多。这些服用者当药力消失时出现“垮掉”的感觉,表现为深度抑郁。服用大剂量苯丙胺后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一种毒性神经病,其症状类似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利他林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它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温和的中枢兴奋剂,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适用于呼吸衰竭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但其长期使用可产生食欲减退、失眠、偶见腹痛、心动过速和过敏等副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学来越多人习惯于服用“聪明药”,渐渐地不服药就没办法继续工作、学习,从而忽视其副作用。研究表明,“聪明药”并非提高了服药者的智商,而是提高了虚荣心和自信心,使其提高了做事的动力。故服药需谨慎,不可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