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颅颌面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交流大会,暨2018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医师分会颅颌面整形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广州东方宾馆盛大开幕,会议不仅汇聚了全国百余位专家,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院士两位学界的泰斗级人物还在会议分享学术前沿资讯,现场可谓是星光熠熠,学术气息浓厚。
会议开幕式现场
现状 数字医学与精准医学结合正渗入整形美容方方面面
数字医学是信息科学与医学结合的前沿交叉学科。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形成数字医疗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和检测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前沿交叉学科。
在整形美容领域,数字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研究、数字解剖学以及3D打印技术相结合,不仅可让整形修复用假体更为精准,而且还可为求美者量身定做手术方案,让整个整形过程变得更直观可控,可谓是医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
院士观点 3D打印和精准医学让整形修复更安全自然
在会议当天,国内“数字人”之父钟世镇院士进行了以《数字医学在不同学科的探索应用》为题的专题演讲。钟世镇院士表示,目前数字医学已经在多个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3D打印和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术前设计和预演手术,可大大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还有助于医学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学科重点部位的形态结构,攻克学习难点。
展望数字医学的未来,钟世镇院士认为,未来数字医学将向人工智能医学发展探索,如深化与机器人手术的合作,甚至达到远程手术操作的愿景。
钟世镇院士
而针对数字医学在整形修复领域的应用,张志愿院士则做了《数字化口腔颅颌面外科进展》的专题演讲。张志愿院士指出,颅颌面与其他部位不同,不仅具有功能性,而且还是人的颜面部,一旦由于意外或是肿瘤切除造成缺损,若修复不好,将会全面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而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可最大程度修复这部分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容貌。在颅颌面修复领域当中,数字医学所达到的自然程度和安全性都是传统依靠医生经验时所无法达到的,随着数字医学的继续发展,颅颌面缺损以及全口牙缺失的修复将变得更加精准和安全。
张志愿院士
矫正用耳模型发布会 先天性耳畸形患儿有望无创矫正
数字医学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遥远和高大上的名词,但其实数字医学不仅已经渗入到各个医学学科,而且其拓展运用还可能使我们身边的人受益。
大会主席,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齐向东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指出,在国内,约有20%的新生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耳朵畸形现象,如果不在出生后2周内进行矫正,患儿往往需要在六七岁时再接受矫正手术,效果可能也未如理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通过应用数字医学技术的矫正用耳模型,这部分患儿大多可以得到有效的无创矫正。
齐向东主任
为此,本届大会还特地进行了“矫正用耳模型”多科室专家共识发布会,以齐向东主任为首的各个专家共同倡导推广这项安全的技术。
齐向东主任建议,家长可在婴儿出生后观察5天,若是5天后婴儿耳朵畸形现象没有出现好转,或是出现结构错乱的现象,又或是存在着家族耳畸形病史,而建议尽快到医院就医检查,抓紧婴儿出生后2周的矫正黄金时间。除了个别严重的小耳畸形,大多婴儿耳朵的形态畸形均可通过此项技术得到有效矫正。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