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和胶囊剂是市面上常见的两种剂型之一,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胶囊剂是将药物按剂量装入胶囊中而成的制剂。这两种剂型由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服用方便,应用广泛,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陈慧副主任医师提醒,这两种剂型不适合3岁以下的小儿服用,这是为什么?
口服片剂为干燥固体,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杂质少,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保存条件不高,适合长时间保存等优点;而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有易于吞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优点。既然两种剂型有如此多的优点,为何陈慧副主任医师此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提醒小儿不宜使用这两种剂型?
陈慧副主任医师介绍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通常小儿的吞咽动作尚不熟练,如使用方法不当,有哽噎甚至窒息的风险,二是某些药物味道即使有糖衣包裹或胶囊仍可能让小儿难以接受。因此小儿用药一般推荐选用颗粒剂、滴剂、泡腾片或口服液,如果有其他口味,也可优先选择。
家长给小儿喂药的时候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1、误用泡腾片,但是使用泡腾片是应注意将泡腾片放入水中,带气泡完全消失搅拌均匀后再服用,否则可能导致小儿窒息。
2、把药片掰开服用。市面上确实有些药物可以掰开服用,但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比如糖衣片是为了遮盖苦味,掰开后的味道非常刺鼻难闻,小孩更不愿意服用;又比如某些采用缓控释技术的胶囊,如果会破坏缓释机制,甚至引起一次性血药浓度过高,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如果小儿不愿意吃药,有什么好方法?
陈慧副主任医师提醒,对于小儿喂药不能用成人服药的方法:“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和呕吐。要让小孩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日常生活中也应要适当给小孩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到了2岁后,小孩多半已经可以自行用勺子。这时孩子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