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小儿腹泻伴发热中医出招

2017/8/29 14:13:15

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不外是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而腹泻伴发热既可见于感受外邪致病,亦可见于内伤乳食致病。具体讲,发热可见于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此外还可见于泻下无度,水阴耗损所致的伤阴证。中医中药不仅对小儿泄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腹泻伴见的发热同样有确切疗效。

风寒泻一般除泄泻、发热外,常伴肠鸣腹痛,大便色淡,鼻流清涕等症,临证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发热重者加用荆芥、防风之类。湿热泻多见于暑湿季节,除腹泻、发热外,常见大便色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诸症,临床可予葛根芩连汤加减。身热重者加用生石膏、滑石、知母之类。伤食泻通常除泄泻、发热,常见大便酸臭、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等,临床一般予保和丸加减,兼身热者用连翘、黄芩、黄连之类。

除上述分型外,临床尚可见到由于暴泻无度,耗损阴津,阴亏内热而见发热者。相当于西医所言“脱水热”。对此型发热,临床可予连梅汤加减。另可加用生葛根以退热生津。

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发热的同时,临床尚可根据患儿情况,酌情选用针刺、推拿等方法做为辅助治疗,对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十分有益。

泄泻发热较重时,针刺在辨证选穴基础上,可酌加曲池、合谷、大椎等穴;推拿时则可酌加退六腑,清大肠,清脾胃等手法。

总之,中药及针灸、推拿等疗法对小儿泄泻所致发热有确切疗效,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配合西药,适时采用相应措施,使患儿尽快康复。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小儿腹泻发烧几天能好

小儿腹泻伴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造成的感染中毒症状及脱水引发的症状表现。脱水是小儿腹泻的常见症状,发热仅仅脱水时可能伴发的病症之一,因此临床解决这类发热,重点就是改正脱水,一俟脱水改正,发热即随着减轻。脱水的治疗,首先应鉴别脱水的程度及特性,然后选择适当的液态内服或静脉补充。

Q:急急急,,发烧

小儿腹泻伴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中毒症状及脱水引发的症状表现.那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临床尚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先谈谈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发热.临床最常见的引发小儿腹泻的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若病发于5~8月份,大便呈蛋花汤样,色较黄,有粘液,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可能性大.对由此引起的腹泻及发热,应控制感染,临床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感染较重者可予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注射.但此类感染仅占小儿腹泻病的30%左右,临证应细心鉴别,不要冒然使用抗菌素.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多发于秋,冬季,通常起病较急,大便呈水样,患儿一般情况相对较好.对病毒导致的腹泻伴发热,不须使用抗菌药物,而应通过微生态疗法及思密达等控制病情,临床常用的微生态疗法药物有妈咪爱,培菲康等.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脱水所致发热的处理方法.脱水是小儿腹泻的常见症状,发热只是脱水时可能伴发的症状之一,所以临床处理这种发热,重点在于纠正脱水,一俟脱水纠正,发热即随之缓解.脱水的治疗,首先应辨别脱水的程度及性质,而后选择适当的液体口服或静脉补充.同时临床还应注意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此,小儿方能得到尽快的康复.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一点,小儿腹泻时,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若小儿体温超过38.5℃,还应同时给予对症退热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小儿常用的退热药有阿苯片,泰诺,百服宁等.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若答案满意,请您采纳,祝身体健康!(*^__^*)...

Q:有没有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的啊?

你好。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需要对症治疗。中成药比较方便一点。表现:便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发热、鼻塞、流清涕。中成药:①藿香正气丸,每次2~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暑湿感冒冲剂,每次5~1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表现:发热或不发热,便便如水样,内有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或有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小便量少色黄。中成药:葛根芩连片,每次1~2片(每片重0.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便臭气很重,口臭,常伴呕吐。舌苔厚腻。中成药:①保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儿滞灵冲剂,每次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表现:时泻时止,日久不愈,便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食后即泻,面色苍白,睡眠露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中成药:①小儿止泻片,每次3克,生日2~3次,温开水送服。②参苓白术丸,每次2克,每日2次,空腹时大枣煎汤送服。表现:久泻不愈,日轻夜重,黎明更甚,便便如水样,有不消化食物,腹痛喜暖,形体日见消瘦,四肢发凉。中成药:①附子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2~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②四神丸,每次3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