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芝楼灵芝百科

跟着1976年的那本《灵芝》,重新认识灵芝

家庭医生在线 08月09日

〔前言〕今年四月去北京采访时,从朋友父亲段先扬先生的手中,收到一份珍贵的见面礼──1976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灵芝》。以灵芝茶养生三十多年的段伯伯,把人生第一本灵芝科普书,送给长期报道灵芝的我。

循着泛黄页面一路溯本归源,才惊觉,原来40年前人们对灵芝就有清楚的认知,对照现今五花八门的灵芝讯息,更显纯粹。且把这份忘年的相知相惜,分享给也想认识灵芝的你,让我们都成为真正懂灵芝的人。

──见证灵芝科研发展40年──



1976年出版的《灵芝》,可说是近代中国第一本系统性介绍灵芝的科普专著,不仅详述了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化学成分和各种制剂的制作方法,更从多年的实践经验里,总结出灵芝的培养技术、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是的,灵芝不只有千年的食用经验,而且早在40多年前就被放在科学放大镜底下反复检视。

在那个强调团体贡献的年代,作者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共同挂名。目前在灵芝学界最具名望,研究灵芝药理已逾40年的北京大学林志彬教授,应该就是其中一位执笔者。

6万8千5百本的首刷印量,普及之广可想而知。根据送我书的段伯伯回忆,三十多年前他在新华书店找“灵芝书”时,架上只有这一本。所以此书很可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社会大众认识灵芝的主要来源。

──破除神话,让证据说话──


可别以为40年前写的书“不够科学”。诚如书中前言写道:“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把灵芝当作治百病的仙草的神话。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灵芝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也反应了灵芝的珍贵难得。至于长生不老等传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要破除对灵芝这类唯心主义的神秘论。”

因此编写《灵芝》一书,理念上虽然是基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内容上却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实事求是。

同时前言还指出,由于天然灵芝很少,使灵芝的应用大为受限,后来之所以能对灵芝进行深入的探讨,证明灵芝对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与灵芝人工培养技术的发展有关。

也就是说,正因为人工培养规格化量产让灵芝的来源充足而稳定,才让这个古老的东方灵魂,有机会和现代的西方科学擦出火花,也才有当今蓬勃发展的灵芝产业

如果现在我们还局限在野生灵芝“吸收日精月华”的迷思里(其实是“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不知还剩多少有效成分),岂不是反科学而行吗?

──何谓灵芝?──


安插于前言和目录间的2页彩图,从画风推测,这两幅优雅如法国人的灵芝,应出自中国菌类学家卯晓岚之手。

还没进入正文,就被两幅灵芝写真彩图深深吸引,连细微如粉的孢子都画得无比精巧,好像在告诉读者,吃灵芝前至少该知道灵芝长什么样子,明白灵芝不只一种,而且很容易被其他相似的菇类混淆。

本书一开始在定义灵芝时便提到:在进行野外采集或收购野生灵芝时,有一些假芝属(Amauroderma)的菇类,外形和灵芝(Ganodermalucidum)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很像,难以区分。

“要将它们正确地区分开,必须观察孢子的形态,假属芝属的孢子都是球形或近乎球形,灵芝属的孢子都是卵形,借助高倍显微镜就很容易将它们区别开。”

所以“长得像”未必就是灵芝,如果不是灵芝,怎么带来灵芝的效益?所以路边的野芝不要随便采,来路不明的野芝也不要随便买。想吃灵芝,还是要找有信誉的厂商,才不致吃错灵芝反伤身。

此外,书里在描述灵芝的形态也提到:“灵芝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下部长在营养基物中的白色菌丝叫菌丝体,它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并能分泌多种酶,分解各种有机物,从而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

“上部菇状物叫子实体,它在发育的后期形成担孢子,起繁殖作用。因菌丝体分布在营养基物中不易察觉,采摘灵芝时与子实体断开留在基物中,因此通常称呼灵芝都是指子实体而言的。”

事实上古代医药典籍记载的灵芝,指的也是那朵肉眼可见的子实体。时至今日,当我们希望灵芝相助一臂之力,却舍弃那个功效卓着的子实体,不是很奇怪也很可惜吗?

──把灵芝种好,并不简单──


从目录的第一页,可以看到40年前透过经验的累积和不断的试验,已知道灵芝要长得好,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五大条件缺一不可。

或许你要说,消费者只要负责吃灵芝就好,何须懂栽培的事?但如果你能理解种出好灵芝是有条件的,或许将更明白,确认自己所吃的灵芝来自一个稳当的基地,有多重要。

书中写道:“如果温湿度得不到满足,子实体根本不生长或生长发育迟缓。”“当通风和光照不合适时,往往发育成不正常的畸形。”然而这四个因素又会互相影响。

“当要改善培养室的通气与光照时,势必会影响到室温湿度的保持,而在考虑冬季培养室保温、保湿措施时,又必然会影响到通气、光照。温度高了湿度会下降,湿度高了又会影响温度。”

要把一大片“灵芝田”种好真不简单,更何况进入子实体培养阶段之前,还有很多前置作业,包括:菌种的选择与培养,培养基质的营养调配和灭菌,把栽培种“无污染的”接种到培养基里等等。

好不容易把灵芝养大了,还得在适当的时机采收,才能确保其中的活性成分;同时还要注意保存的问题,才不会引起发霉或虫蛀……

所以在选购灵芝前,还是先了解一下你吃的灵芝来自哪里吧!眼见为凭。那个不怕把自家基地开放给消费者参观的厂家,才值得信任。

──40年前就证实的灵芝功效──


灵芝的功效总是最引人注目。书中介绍灵芝药理(实验室实验)与临床应用(人体试验)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五分之一(25页)。

注意到了吗?在那“端得上台面”的十几行功效项目里,还没有“抗肿瘤”!

当多数现代人总是确诊癌症才想到灵芝,或把灵芝归类为“那是癌症病人才需要吃的东西”,而灵芝的作用岂止抗肿瘤而已,40年前的科研成果正提醒我们,别把灵芝大材小用了!(待续)

★本文经作者独家授权刊登,所有权归仙芝楼所有

★未经仙芝楼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仙芝楼

★违反上述声明者,仙芝楼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作者/吴亭瑶】

现居台北市。自1999年开始报道灵芝的第一手消息持续至今。现为台湾《灵芝新闻网》记者,著有《灵芝,妙不可言》。

(责编:鲁羚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