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葡萄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2017/8/9 11:33:40

葡萄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1)完全性葡萄胎:

营养状况和社会因素是可能的高危因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者发生葡萄胎的几率显著升高。国外学者发现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血清中的叶酸活力很低。

年龄是另一高危因素,大于35岁和40岁的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分别是年轻妇女的2倍和7.5倍。相反小于20岁妇女的葡萄胎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该两个年龄阶段容易发生异常受精有关。

前次妊娠有葡萄胎史也是高危因素,有过1次和2次葡萄胎妊娠者,再次葡萄胎的发生率分别为1%和15%-20%。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其线粒体DNA仍为母系来源。

(2)部分性葡萄胎:

发生率远低于完全性葡萄胎。年龄和部分性葡萄胎发病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部分性葡萄胎的核型90%以上为三倍体,如胎儿同时存在,一般也为三倍体;多数情况下一套多余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多余的父源基因物质是造成滋养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

(责编:杨绮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

你好,葡萄胎形成的真正发病原因还不明。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葡萄胎的发生与营养状况、社会经济及年龄有关。病因学中年龄是一显著相关因素,年龄大于40岁者葡萄胎发生率比年轻妇女高10倍,年龄小于加岁也是发生完全性葡萄胎的高危因素,这两个年龄阶段妇女易有受精缺陷,容易形成葡萄胎。

Q:葡萄胎病因?

遗传学因素 完全性葡萄胎主要由空卵受精,即卵细胞染色体失去活性,然后单精子或双精子受精,营养不良 特别是食物中缺乏高质量的动物蛋白有关。动物实验证实,孕卵的病变、胚胎死亡及吸收与缺乏叶酸有关,感染因素 不少作者认为葡萄胎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找出真正证据。孕卵缺损 可能与卵子本身发育异常有关,种族因素 有报道,美国黑人妇女葡萄胎的发病率仅为其他妇女的一半。

Q: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

葡萄胎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亦称水泡状胎块(HM)。葡萄胎分为两类:①完全性葡萄胎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整个宫腔充满水泡,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无胎儿及胚胎组织可见;②部分性葡萄胎部分胎盘绒毛肿胀变性,局部滋养细胞增生,胚胎及胎儿组织可见,但胎儿多死亡,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有时可见较孕龄小的活胎或畸胎,极少有足月婴诞生。1.营养因素葡萄胎多见于食米国家,因此认为与营养有关,研究发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血清中的叶酸活力很低,而胚胎血管形成时期叶酸缺乏,就会影响胸腺嘧啶合成,从而导致胚胎死亡及胎盘绒毛中的血管缺乏;饮食中胡萝卜素的消耗低,发生葡萄胎的危险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地区的葡萄胎发病率增加;葡萄胎组织中微量元素Zn、Se含量下降。2.感染因素不少作者认为葡萄胎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找出真正证据。3.内分泌失调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认为葡萄胎的发生与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已衰退有关,故多见于20岁以下以及40岁以上妇女。动物实验证明,怀孕早期切除卵巢,可使胎盘产生水泡样变,因而认为雌激素不足可能是葡萄胎的原因。4.孕卵缺损可能与卵子本身发育异常有关。5.种族因素种族间葡萄胎的发病率的差异被引起注意。有报道,美国黑人妇女葡萄胎的发病率仅为其他妇女的一半。在新加坡,欧亚混血人种葡萄胎的发病率比中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高2倍。6.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变异失活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过度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的变异失活等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临床表现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1.停经后阴道流血多数患者停经2~4个月后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开始量少,易被误诊为先兆流产。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有时可自然排出水泡样组织,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2.腹痛当葡萄胎增长迅速、子宫急速膨大时可引起下腹胀痛。葡萄胎将排出时,因子宫收缩而有下腹阵发性疼痛。(1)子宫异常增大、变软由于绒毛水肿及宫腔积血,大部分葡萄胎患者的子宫大于相应月份的正常妊娠子宫,且质地较软。1/3患者的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小于停经月份的只占少数,可能与水泡退行性变、停止发展的缘故。(2)妊娠呕吐及妊高征征象由于增生的滋养细胞产生大量HCG,因此呕吐往往比正常妊娠为重。又因葡萄胎患者子宫增大速度快,子宫内张力大,因此妊娠中、早期即可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甚至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子痫。(3)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卵巢黄素囊肿葡萄胎患者由于大量HCG的刺激,双侧或一侧卵巢往往呈多发性囊肿改变。一般不产生症状,偶有急性扭转致急腹痛。葡萄胎清除后黄素囊肿可自行消退。黄素囊肿可贮藏大量HCG,故葡萄胎排出后合并有巨大黄素囊肿的患者,血和尿HCG消失比一般患者慢。(4)甲状腺功能亢进现象少数葡萄胎患者出现轻度甲亢,血浆甲状腺素浓度上升,但出现明显的甲亢体征仅约2%,葡萄胎清除后症状迅速消失。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