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过敏症状五花八门 宝宝食物过敏怎么办

2017/8/8 13:37:15

过敏症状五花八门 宝宝食物过敏怎么办

宝宝一出生就要吃奶,随着不断成长,食物从数量到种类都要不断增加,食物过敏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麻烦也就来了。

过敏症状五花八门

食物过敏也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过敏症状通常集中在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方面:

呼吸道症状: 流鼻涕、打喷嚏、哮喘、鼻塞、咳嗽、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鼻炎等。

消化道症状: 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消化道出血、体重增加缓慢、肛门附近出现灼热及红疹等。

皮肤黏膜症状: 荨麻疹、湿疹、手脚肿大、皮肤干燥发痒、过敏性紫癜、嘴唇或眼皮肿胀、眼结膜充血、流泪、喉头水肿等。

上述症状可能单一出现,也可能几种一起出现。需要提醒妈妈,哮喘和喉头水肿发作时情况比较危急,会引起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所以要立即急救。另外,过敏情况不严重的宝宝症状不明显,但是会因为身体不适,表现出一些细微的行为改变,如:拒食某种食物、暴躁、焦虑、啼哭、易怒、多动等。

发生了食物过敏怎么办

多数过敏症状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当宝宝发生过敏时,妈妈要视情况酌情处理。对于一般的皮肤出荨麻疹,可以在家里观察,给宝宝吃仙特明等抗过敏药。如果宝宝有哮喘、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要迅速送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宝宝有较重的腹泻或呕吐,要及时喂补液盐水,防止宝宝脱水,必要时去医院治疗。

找到过敏食物非常重要

由于食物种类较多,确定宝宝究竟对哪种或哪些食物过敏,有时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这既需要妈妈的仔细观察,更需要医生的帮助,常用的方式是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和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

一旦确定了过敏食物,宝宝需要短期避食时,除了不吃这种食物,还要警惕可能含有这种食物成分的加工食品,以及与这种食物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食物。比如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除了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奶粉外,还要避食冰淇淋、牛奶饼干等可能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也不能给宝宝吃羊奶粉或豆奶粉,因为羊奶和大豆与牛奶蛋白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也就是说,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可能对羊奶和大豆蛋白也过敏。

短期避食不难做到,避食一般在3~6个月左右,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脱敏治疗,让宝宝逐渐能够耐受过敏食物。其实,伴随着生长发育,宝宝的免疫系统和胃肠道屏障功能也会逐渐成熟,某些在婴儿期引起过敏的食物,会在幼儿期或青少年期被逐渐耐受。

当然,某些种类的食物过敏,比如鱼、虾或花生过敏,确实有可能难以改变,但是,只要避食这类食物就不会出现危险,而且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可以用很多其他食物替代,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喂养要很小心

对于有明确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出生后最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大量的活性免疫球蛋白及抗体,有助于预防过敏。在哺乳期,妈妈不必盲目限制饮食,但最好不吃不常吃的食物,且不要大量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妈妈母乳不足,需要给宝宝喂配方奶粉,建议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降低过敏风险。

在添加辅食时,应该从很少的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宝宝没有过敏,经过7~10天后再添另一种新的食物。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停止这种食物一段时间,然后再从更少的量开始尝试。切忌将多种新食物一起添加,且建议晚一点儿添加鱼、虾、蟹、贝类,因为这些食物最易引起过敏。

(责编:杨绮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吃了海鲜过敏的症状是什么

吃海鲜很容易引起疾病,海鲜中含有过量组织胺会造成人身体不适,少数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酵素,吃了现捞的新鲜鱼或海鲜,就会引起过敏,部分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脸部、腿部、胳膊,甚至全身)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Q:皮肤过敏可能引发的危害有哪些?皮肤过敏什么危害?皮肤过敏的危

皮肤过敏症状是痒痒,同时也可能会伴有红肿干屑、水泡,或病灶结痂及渗出液化等症状;这些病灶的形状与大小各有不同。偶尔可能会发生胸部紧绷、麻木、肿胀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是皮肤过敏了。其他皮肤过敏症状还包括包括痒痒、打喷嚏、流鼻水、泪眼、皮疹、气道阻塞,或如荨麻疹等皮肤症状。 很多人觉得皮肤过敏是小病,会自愈,没有什么了不起,需要重视的是,皮肤过敏在不能祛除过敏源的情况下,通常会反复发作,同时,皮肤过敏除了可出现皮肤瘙痒、风疹块等过敏症状外,在极罕见的情况下,皮肤过敏反应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皮肤过敏通常表现为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

Q:出现皮肤过敏会很痒吗

过敏性皮肤是非常脆弱的,角质层和皮脂膜被严重损坏,无法抵抗外界的激发,一旦受到外界激发就会出现红疙瘩、瘙痒、发烧、红肿、脱皮、小疙瘩、不痒、疹子、水泡、疤痕、疼痛、痘痘、有点痒、特别痒、刺痛、脸红、红血丝等过敏症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