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广泛应用于病房监护。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监护仪的用途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其标准6参数为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体温。通常患者术后需要使用监护仪连续监护患者生理参数,如监护仪发出警报声需及时告知护士和医生,既然如此,监护仪的警报声等于抢救信号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李佛保主任医师早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介绍,监护仪出现报警声应及时报告护士和医师,但监护仪的报警声并不完全等同于抢救信号。以下一种情况都可以导致监护仪发出警报:
1、病人的每个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都会使仪器报警。如温度传感器与病人接触不良,则会使体温测量偏低;
2、若病人出现持续大幅度的身体活动,呼吸频率也就无法测准;
3、病人的活动会引起心电信号的变化,导致心电波形失准;
4、测量血压时操作不规范,袖带尺寸、放置部位和捆绑的松紧度偏差,都有可能影响血压的数值,导致虚假报警;
5、测量血氧饱和度的装置是一个光电探头,使用时夹在有动脉血流且厚度较薄的组织上,如手指、耳垂等。探头接触不良或长时间夹闭、挣脱探头,以及病人末梢循环不畅,都不能使探头正常工作。
因此,如家属发现监护仪发出报警声应及时报告护士和医师,但无需过于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