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溶血性黄疸的临床发病机理

2017/6/8 11:02:47

溶血性黄疸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加,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代谢清除能力的病症。本病若能及时控制和去除病因,经治可逐渐恢复,严重者可致血脱甚至死亡,危害极大,继续引起患者的重视。溶血性黄疸的临床发病机理如下。

临床常见的溶血性黄疸发病机理包括有: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型输血后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 6PD)缺乏(蚕豆病)、恶性疟疾、某些化学物品和生物毒中毒、大面积烧伤等。大量溶血时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过多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能力,增加肝脏负担:同时,溶血所致的贫血和缺氧、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也削弱了肝细胞的代谢功能,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内滞留而产生黄疸。由于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很强,血液中大部分非结合肥红素仍能被肝细胞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并经胆道排泄,因此溶血所致的黄疸一般不深。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