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方法

2017/6/8 10:55:45

一、早发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头颅血肿及其他皮下出血:此时红细胞遭破坏,使胆红素增加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越大,皮下出血越多,黄疸越重,且持续时间越长,根据所见血肿等可与母乳性黄疸鉴别,若二者重叠时黄疸更重。

药物引起的黄疸:催产素引产分娩是引起高胆常见的原因,一般用量2.5U以上就有促使高胆发生的危险性,另外母亲用安定,异丙嗪,新生儿用水合氯醛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可根据相应用药史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新生儿败血症:本病的症状无特征性,常见精神差,吃奶差或拒食,黄疸加重等,当黄疸是惟一的表现时需与母乳性黄疸鉴别,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感染疾病的发展有关,一般有感染中毒症状,7天内发病者,病史可有胎膜早破,羊水混浊发臭,胎儿窘迫,孕妇发病史或新生儿有局部感染史,7天以后发病者,可能使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加重,若有前驱感染征象如肺炎或其他感染灶同时伴随症状,应首先考虑败血症而做相应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明显增高或显著降低利于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局部感染灶分泌物培养和涂片找细菌,即可诊断及治疗。

二、迟发型黄疸(或迁延性黄疸)

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被感染,以肝炎,巨细胞病毒多见,其他如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及弓形虫,梅毒等,还应警惕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丙型肝炎,新生儿肝炎一般起病缓慢而隐匿,常在生后数天或3~4周渐见黄疸,持续加重或在生理性黄疸消退又再度出现黄疸,与母乳性黄疸鉴别困难,但其常伴有呕吐,厌食,体重不增或下降,黄疸重时皮肤颜色深而暗黄,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肝脏轻或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变化,可做鉴别,轻症时则需做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此症在新生儿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因肌张力低,肠蠕动慢而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延长,甚至发生便秘而影响胎便排出。致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而加重生理性黄疸,加上患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成熟延迟,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与母乳性黄疸相似,因此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无论有无伴随症状,在未开展甲低筛查的地区应做甲壮腺功能检查以确诊。

关于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为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母乳性黄疸妈妈吃药行吗

如果小朋友考虑母乳性黄疸的,妈妈吃任何药物都是没有帮助的,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都不是特别清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检查方法,都是一个排查诊断,排除了其他原因的黄疸,暂停母乳喂养之后小朋友的黄疸明显下降,那么就考虑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方法,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暂停母乳,等小朋友的黄疸消退之后再进行母乳喂养。

Q: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母乳性黄疸是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诊断母乳性黄疸后,多数轻到中度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给予药物干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母乳性黄疸虽然预后良好,假如黄疸迟迟不退,高未结合胆红素对脑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所以母乳性黄疸也是要密切关注,必要时采取光疗或药物治疗。正常足月儿如血清胆红素不超过342 μmol/L时,可不中断母乳喂养,采取少量多次喂养方法,增加肠蠕动,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当超过342 μmol/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3~5天,必要时可光疗和服用肝酶

Q:母乳性黄疸去除方法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去除方法主要是暂停母乳喂养或者是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与母乳性黄疸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轻微的母乳性黄疸可以暂时观察,比较严重的就需要停止母乳喂养,甚至是进行其他干预处理。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相对比较长,建议定期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避免损害脑细胞。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