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样痣有很多种,其中比较严重的就属于恶性雀斑样痣,出现恶性雀斑样痣要治疗的话得先找出恰当的原因,那么,恶性雀斑样痣原因是什么?
恶性雀斑样痣又名Hutchinson雀斑或Dubreuilh癌前局限性黑变病,常发生于年龄较大者。几乎均见于暴露部位。尤以面部最常见,极少数也可发生于非暴露部位。恶性黑色素病自恶性雀斑样痣等癌前病变发展而来,比外观正常皮肤发展的慢,如果及早发现,可用电干燥、电凝固、激光等治疗,可不发生癌变。中老年妇女突然出现“雀斑”或“雀斑”加深,不要认为年纪已大了,有点雀斑不碍事,不去治疗。而实际上,这也许是一种癌前的警报,正是需要患者去重视它,去治疗它,它就是恶性雀斑样痣。
恶性雀斑样痣的病因
(1)种族与遗传
白种人皮肤恶黑的发病率比黑人高。而澳大利亚人,尤其来自英国的凯尔特族的恶黑发病率最高,因此与种族有关。同时部分恶黑也有家族发病史,恶黑中有家族病史者发病约占3%,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创伤与刺激
不少报告提到创伤与刺激可使良性色素性皮肤病恶变,有人统计约有10%~60%的恶黑患者恶变前有创伤史。非洲斑图(Bantu)人中赤脚者发病率较穿鞋者要高两倍。乌干达人的恶黑发病部位以足为常见,我国也有类似情况,这些都可能与经常外伤刺激有关。
(3)病毒
以往在田鼠恶黑中发现病毒样颗粒,近年来在人的恶黑中也有发现,对其病因方面所起的作用,尚无定论。
(4)日光照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5)免疫
恶黑可出现自然消退现象,使人们注意到肿瘤与免疫的关系,虽然其确切性质尚不清楚,但其免疫学反应确实存在。在恶黑病人中已测出对肿瘤细胞的胞质抗原及胞膜抗原的循环抗体。在恶黑患者之间,胞质抗体有交叉反应,而抗胞膜抗体则较为特异,仅对个体的肿瘤细胞起反应。在体内,抗体与黑素瘤细胞结合在一起。肿瘤局限时,抗体水平最高,而且在发生转移前,抗体即明显下降或消失。有人认为此种抗体在预防或推迟血源性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