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甲肝可能出现的感染

2017/5/23 13:27:42 举报/反馈

甲肝可能出现的感染

1、胆道感染

甲肝患者的肝脏是甲肝病毒的主要聚集地,使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肝细胞坏死发生炎症。当炎症严重进可侵袭到肝内胆管及胆囊,使这些部位也发生炎症,胆管黏膜抵抗细胞的能力下降,发生胆道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使甲肝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患者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保护肝功能。

2、呼吸道感染

甲肝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感染甲肝后,并不只有肝脏受到损害。甲肝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时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细菌病毒的防御功能下降,致病菌易通过肺泡毛细胞或黏膜侵入引发呼吸道感染。因此患者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减少居住环境中的细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3、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也是甲肝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还是与甲肝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所需的细菌数量及密度明显高于正常人。

最后,肝病一般要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所以最好在健康的时候能够积极预防肝病。而甲肝虽然现在已经比较少发,但是还是要做好预防的工作,以防被传染或者传染给别人。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甲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典型的“病从口入”。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在初夏尤其高发,因为气温高,甲肝病毒更容易繁殖,因此,甲肝有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爆发流行的特点,特别是在生吃或未煮熟食物是很容易引起大面积人群的流行。甲肝病毒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只有在98℃加热1分钟、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才可将其灭活。所以,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如果粘附甲肝病毒,生吃或半生吃都可能感染上甲肝。甲肝的自然感染率很高,在普通人群中,有70%-80%的人都曾经感染过甲肝。甲肝病毒通常存活在感染者的粪便里,感染者包括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无症状和体征)两种。如果感染者的手沾染了带有甲肝病毒的粪便,而手又没洗干净,则通过门把手、汽车扶手、公用电话、公用电脑等传染给健康人,当健康人用带有甲肝病毒的手接触食物时,通过进食感染甲肝。只不过感染甲肝病毒之后,大部分人没什么特别的症状,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已经感染了甲肝。甲肝病毒主要损害肝脏,少部分免疫力低的患者会有特别严重症状,比如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皮肤发黄)、乏力、恶心、腹部胀痛、小便黄等。一般来说,只有出现黄疸或其他严重的情况才需要住院治疗,因为甲肝病毒在体内不能长期生存,一般对症治疗1周至一个月就能康复。甲肝跟感冒一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需要使用过多的药物,通常也是以保肝护肝为主,主要是休息和支持疗法。另外,得过一次甲肝的人,一般不会再得甲肝。因为感染过甲肝后,甲肝抗体滴度会逐渐升高,感染者获得稳定而持久的保护性抗体,使免疫力长久保持,甚至终身。对于儿童,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接种甲肝疫苗。

Q:甲肝病毒抗体IgG阳性是患了甲肝吗?

甲型肝炎感染的是甲型肝炎病毒,病情程度较轻,少见肝外表现,在大部分人群中都可以发生甲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感染,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在血清中可产生HAV—ABIgG,曾经患过甲肝的人,HAV-ABIgG也呈阳性。也就是说,HAV—ABIgG阳性只能提示您曾经感染过甲肝病毒,不足以证明您是甲肝患者。  甲肝的现症患者除了肝功能损害外,还应具备HAV—ABIgM阳性或双份血清HAV—ABIgG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HAV—ABIgG可在体内长期持续存在,表示您对甲肝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而HAV—ABIgM仅存在于病后3~6个月内,阳性提示存在HAV的现症感染。

Q:为什么甲肝有个别治好的

甲肝是可以好的,甲肝病毒感染可以完全治好,不会形成慢性肝病,患者不用过于恐慌,甲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者病情轻的话,有些是不需要治疗就能康复的,甲肝不是乙肝,治疗很简单。 甲肝为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冬季和春季这两个季节容易使甲肝复发,感染甲肝疾病之后,患者症状明显,转氨酶升高,大部分患者伴有黄疸,一般需要入院隔离治疗,防止传染家人,患者的饮食要分开,衣服、床上用品要定期消毒,更要注意正确处理甲肝患者的排泄物,防止污染水源, 甲肝感染一次就会产生抗体,不会再次感染,甲肝抗体滴度逐渐的升高,抵抗力也就会逐渐增强,如果再度感染甲肝病毒,可以激发反应,使已经下降的抗体滴度再度上升,从而使感染者获得稳定而持久的保护性抗体,使免疫力长久保持,甚至终身。没有感染过甲肝病毒的人,特别是孩子和青年人,一定要去注射甲肝疫苗,防止病毒感染。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