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黄疸分四类

2017/4/27 17:32:00

一、 生理性黄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疽是指因其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疽,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据有关统计资料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疽,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疽在生后10到14天会自行消退。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二、母乳性黄疽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后会出现黄疽,停喂母乳后黄疽便逐渐消失,医学上将这种吃母乳引起的黄疽,称为母乳性黄疽。

母乳性黄疽的发病率并不低。 报道,新生儿的母乳性黄疽约占全部出生新生儿的1.3%,占所有母乳喂养儿的2.4%。 其病因与患儿母亲乳汁中含有一种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关。 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阻碍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婴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较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致使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疽。

母乳性黄疽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顺产足月新生儿。 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疽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疽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血清总胆红素最高可达153。 9 - 444。 6 5mol/L(9--26 m g/d),以未结合的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疽经4-11周后可自然消退。 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疽大多在2- 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黄疽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 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疽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疽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疽亦不出现。 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到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疽也会同样消退。

三、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造成的一种溶血病。 人类的血型系统有26种之多,虽然有多种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但以A、B、O、Rh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见。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AB() 血型系统中,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四种血型。

A 型血的人血中有“A抗原;B型血的人血中有“B‘,抗原;AB型血的人血中有“A ”和“B”两种抗原;只有O 型血中无抗原。 假如母亲和其腹中胎儿的A、B、O血型不合,如母血型为O 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则胎儿血液中的A 抗原或B抗原在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有少量地进入母体血中,刺激母体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这些抗体以后在母亲再次怀孕时就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而胎儿的血型又恰为 A 型或 B 型,抗体就会与胎儿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发生作用而发生凝集, 即可引起胎儿红细胞的溶解与破坏,发生A、B、O 溶血。 临床上主要发生在O 型产妇,A 型或B 型胎儿。 产妇A 型,胎儿B型或AB型;产妇B型,胎儿A型或AB 型时同样可发病.A、B、O 溶血大多发生在第二胎,但由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ABO 抗原因子,所以,ABO 溶血也可以发生在第一胎。

Rh 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Rh 血型中,共有C,c;D,d;E,e 6种抗原,其中D 抗原最早发现且抗原性最强,凡具有D抗原者称Rh 阳性。 汉族人群中大多数为Rh 阳性。 但是,假如母亲为 Rh 阴性,父亲为Rh 阳性,胎儿遗传父亲为Rh 阳性时,那么 ,胎儿的抗原物质也会在怀孕的后期或分娩时进人母体,使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母亲下次怀孕时抗体就会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就可引起溶血。 由于Rh 抗体需要经过妊娠或输血产生,所以,母亲若未接受过输血,Rh溶血病一般不会发生在第一胎。

四、核黄疽

核黄疽,又称胆红素脑病,是指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病理性损害的一种疾病,主要见于新生儿 ,以致病人出现肌张力增高、发热、惊厥、呼吸不规则,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新生儿有黄疸怎么办?

  黄疸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由于血中胆红质浓度增高而引起。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血中胆红质浓度增高而产生黄疸。一般将黄疸分为四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发热伴皮肤黄疸的疾病仅见于前三类,三类黄疸各有其特点。  溶血性黄疸:黄疸一般不深,血中游离胆红质(间接胆红质)增多为主。胆红质定性试验呈间接阳性,直接胆红质(即结合胆红质)与总胆红质之比小于0.2,尿液胆红质阳性,尿胆原增高,粪便尿胆原含量增加,并有贫血、造血骨髓增生、脾肿大、周围血液网织细胞增多和出现有核红细胞等溶血性贫血表现。  肝细胞性黄疸:血中游离胆红质和结合胆红质均增加。胆红质定性试验呈双相或直接阳性,直接胆红质与总胆红质之比大于0.4,尿液胆红质阳性,尿胆原增加,粪便尿胆原正常或减少,常有肝肿大和肝功能试验异常。  阻塞性黄疸:黄疸可以很深,血中结合胆红质增高,胆红质定性试验呈直接阳性,直接胆红质与总胆红质之比大于0.4(可达0.6);尿液胆红质阳性,尿胆原缺乏或减少,粪便尿胆原含量减少或缺乏,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增高,并可有皮肤搔痒和粪色淡或呈陶土色。  肝细胞性黄疸而有发热的疾病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阻塞性黄疸而有发热的疾病多见于胆囊炎、胆石症、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溶血性黄疸而有发热者见于各种先天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其中主要有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疾)、败血症、黑尿热、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反应、蛇毒、药物反应、G-6PD缺乏症(蚕豆病)等。可根据病史、体征,有关化验检查进一步鉴别确诊。

Q:新生儿黄疸偏高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出现较高以后,治疗方式较多,但是首先需要先分辨黄疸种类。新生儿的黄疸一般分为两种,一类是生理黄疸,一类是生理性黄疸。所谓生理黄疸是,一般的小孩在出生大约三到四天,会有一个皮肤黄染和巩膜的黄染,大约在一周左右就会逐渐的消散。那如果考虑这是生理性黄疸,便是小孩新生儿早产儿,或者由某些症状引起的黄疸,这时候就要到医院做就医,进行人工直射或是用一些药品来治疗。

Q: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小孩黄疸分成生理黄疸和病理黄疸,生理黄疸可能跟奶水相关,如果孩子吃了奶水以后,黄疸便会持续增加,那这种情况建议不给孩子喂母乳,给宝宝吃点葡萄糖,带娃多晒晒太阳,只需黄疸就能当然消退。生理性黄疸可能是出现了溶血,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提高得话,也影响儿童智力。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