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般腋窝温度为36-37.4℃,所以人们经常将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并进一步划分,37.5-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40.4℃为高热,超过40.5℃为超高热。
正常小儿的体温更易于波动,感染、环境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小儿体温发生变化。小儿体温的升高不一定是异常的升高,也就是说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若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状况良好,又无其它异常表现时,不应认为小儿是在发热,可能由以下的非疾病因素所致。
正常人运动后体温即可升高。小儿在哭闹、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动后体温也会升高。一般情况下,体温不会升的太高,多为37.5-38.0℃之间。
体温升高是由于哭闹、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动导致肌肉产生了更多的热量。这些原因导致的体温增高,待停止运动后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遇到这些情况时,家长可继续观察孩子体温变化,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所谓的体温异常增高指的是发热时不仅体温增高,还应同时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它异常表现,例如:面色苍白、呼吸加速、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出皮疹等。由于小儿个体差异和导致疾病的原因不同,发热的表现和经过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同是肺炎,有的孩子发热不高,有的孩子可高热达39-40℃;又如上感的发热可持续2~3天,而败血症可持续数周。发热的起病有急有缓,有的先有寒战继之发热;
有的发热很高但四肢及额头发凉,所以用手触摸四肢及额头有时不易察觉发热,而触摸胸腹部即可感觉到小儿发热。另外,因患脑部疾病,病变侵犯了体温调节中枢、神经传导系统或与产热相关的组织器官功能不良或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以及皮肤的严重损伤影响皮肤的散热功能等情况下,人体的温度都会升高,有时可达到很高的程度。
这种现象不是发热,而是过热。家长应注意的是当小儿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特别是出现高热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首先应确定体温测量的准确性,还应认真考虑造成体温升高的原因,必要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