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适度运动可以预防幼儿过敏症

2017/4/17 15:20:40

幼儿过敏症及其预防方法

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变化,过敏疾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统计,过敏性疾病尤易发生在儿童身上。有将近30%的儿童患过过敏性疾病。且过敏的发展过程有前后之关联性。婴幼儿若出现肠胃或异位性皮炎等过敏症状,将来发生过敏性鼻炎、,气喘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机率明显增高。因此重视婴幼儿过敏是相当必要的。

那么何为过敏呢?

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物质发生过度敏感的反应。由此可知它牵涉到内外两个因素,即内在过敏体质及外在过敏原。内在过敏体质是先天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据资料分析,父母一方有过敏体质的其子女约30%有过敏体质;父母均为过敏体质,其子女过敏体质的机率在50%以上。外在过敏原在婴幼儿期主要为食物,其它还有尘螨、花粉过敏等。

婴幼儿为什么容易对食物过敏呢?

婴幼儿容易患食物过敏并非胃肠道有问题,而是尚未成熟,肠中的组织呈现较大空隙,喂食配方奶粉等食物时便很轻易的将其中的奶蛋白等送到全身引起过敏。同样母乳中的抗体、荷尔蒙、白细胞等亦能到达全身促进身体机能发展并增强婴儿抵抗力。

那么过敏可以预防吗?

答案是肯定的。过敏是可以预防或延迟发生的。具体可分为控制环境与改善内在体质两方面进行。

控制环境的湿度 潮湿的环境细菌容易滋生,太干躁鼻粘膜等的屏障作用减弱亦不好,以环境湿度50%为宜。夏天冷气不要吹整夜或进进出出空调房,可在房内放盆水以增加湿度。

减少卧室的尘埃 室内环境保持清洁,勤用湿布擦拭,勤换洗小儿用的被单、被套、枕套等用品。

避免接触刺激物 蚊香、烟香、香水、杀虫剂等挥发性物质尽可能避免使用。室内使用高效能的空气滤清器可净化空气。避免到花开繁茂的地方去,尤其不要选择风大的天气出游。

饮食保健 呼吁妈妈喂母乳,母乳喂养能大幅降低过敏产生。母乳喂养最好坚持至六个月。一般宝宝在四个月左右添加辅食,过敏宝宝六个月后才能添加。如果六个月大时肠道的吸收仍不稳定,容易呕吐,则添加辅食时间还要延长。另外婴幼儿饮食以清淡为好,调味料及色素尽量减少。

适度运动 婴儿期睡觉时不宜捂得过严,稍大一点的小儿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量,但应避免玩得满头大汗。流汗亦是引起过敏的因素之一。 过敏体质是先天性的,所幸随着年龄增长,人的体质改变,免疫系统也逐渐成熟,大部分人的过敏症状会有改善。年轻的父母们请留意您的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减少过敏的发生。

  对过敏症患者来说,环境的清洁干净很重要,除此之后,尽量让宝宝少接触一些刺激性物品。饮食健康也是要注意的哦,妈妈可以带宝宝到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幼儿过敏性咳嗽

你好,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往往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方法同哮喘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哮喘的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应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如吸烟,油漆,冰冷饮料,气候突变等.在哮喘发作时,可用药物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气道粘膜水肿和炎症,减少粘痰分泌.另外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注意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甜过咸地东西,不吃生冷食品.

Q:婴幼儿过敏体质长大可改善吗

由于宝宝皮肤湿疹症状不会与“免疫耐受”障碍IgE分泌过多这种疾病因果关系的直观认识,导致小儿肠道IgE免疫功能容易被忽略,反而使幼儿的过敏反应继续加重和发展,大致会遵循:异位性皮炎(湿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的顺序出现,虽然服用抗过敏药甚至是糖皮质类固醇类等药物,可以抑制体内释放发炎物质,因而可快速缓解过敏症状,但是并无法调节IgE过多分泌,所以只能在症状发生时予以缓解而无法预防过敏症状的发生,也无法从“免疫耐受”机制着手改善过敏体质。

Q:婴幼儿过敏性哮喘雾化吸入有用吗

你好,婴幼儿过敏性哮喘雾化吸入是有用的。主要是解决气道内局部问题,治标,起效快,但不能解决过敏性哮喘的根本性问题,带需配合其它治疗,有炎症的消炎,过敏反应的服用抗过敏药止,容易哮喘的小儿平时要重视对小儿过敏体质的调整,可通过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来改善过敏体质,最典型的抗过敏益生菌是康敏元益生菌,小儿过敏性哮喘预防为主。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