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很多药物痛过肠道被人体吸收,但药物起效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尤其是滥用缓泻药可能使肠道变“懒”。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缓泻药主要有: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肠动力药等多种。使用不同类型通便药要了解其特性,不能滥用。
1、容积性泻药:主要有纤维素、车前草等,可被肠道内细菌酵解,增加肠内渗透压和阻止肠内水分被吸收,增强导泻。但起效慢,且大剂量易引起腹胀、腹痛,因此结肠乏力的患者慎用。
2、刺激性泻药:番泻叶、大黄、麻仁丸等含有蒽醌的植物性泻药是其中常见的一类,可直接刺激结肠粘膜而促进蠕动,但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甚至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使结肠动力减弱,加重便秘。此外蒽醌类药物会沉积在肠黏膜,引起结肠黑变病。
3、润滑性泻药:常用药物为石蜡油,能润滑肠腔,妨碍结肠对水的吸收,使粪便易于排出,主要适用于硬结便患者。此类药物长期应用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伴有胃食管反流、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应慎用此类药物,以免引起脂质吸入性肺炎。
4、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是常见的一种。促肠动力药可作用于肠神经末梢,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或直接作用于肠壁平滑肌,促进肠动力。
患者应注意口服缓泻药只能作为解决便秘的临时措施,一旦便秘缓解就要停用,不能连续使用超过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