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热是指在治疗疾病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因药物导致的发热,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多种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物热,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正确用药,勿因不当用药加大发生药物热的风险。
药物热和普通发热的不同,其主要特征为一旦给药停止药物热将消失,其次还有以下几点:
1、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
2、药物热患者体温上升后会逐渐下降。如果继续用药,体温会再次上升,且找不到其他病因,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常达39℃,甚至40℃以上,但其他症状并不显著,精神状态、食欲等一般良好,用退烧药效果多不明显。
3、药物热常伴药疹,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热。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微热。停药后,发热会在1~2日内消退。
药物热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都可引起药物热。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最为常见,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其中又以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都有较高的药物热发生率。常用的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以及抗结核药等也可能引起药物热。
出现持续高热但找不到病因,应怀疑出现药物热,此时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停用可疑药物,同时注意有无其他过敏症状,如典型的皮疹、哮喘等。如确定药物热,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