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而骨折的恢复可分为3个阶段:血肿机化期,这一阶段纤维连接生长需约2周;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已达临床愈合阶段,此期约需2个月;骨痂塑形期,骨髓腔再通,恢复原形过程需约2年。骨折的治疗期较长,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因患上其他疾病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但许多药物会影响骨折后的愈合,尤其是以下3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
骨折后,有些患者会擅自用一些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扶他林等。以上药物属前列腺素抑制药,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达到止疼目的。但前列腺素减少的同时也会使骨折部位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减少,不利于骨折愈合。
糖皮质激素
哮喘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布地奈德、地塞米松等。在骨折愈合初期,大量使用上述药物可能会让骨折断端的血肿吸收缓慢,影响血管再生等。一般情况下,哮喘患者在骨折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抗凝药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常需使用抗凝药如肝素等。这类药物可使骨折端纤维蛋白合成减少,并可阻止骨基质钙化沉积,从而延缓骨折愈合。如果患者骨折十分严重,甚至经过骨科手术,则可经医生评估后停用或更换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