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母乳喂养这些错误不能犯

2016/12/26 15:44:08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益”的观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很多新手妈妈却因为存在种种认识或做法上的误区,导致不能坚持母乳喂养。今天我们来纠正这些常见误区。

误区1、 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

我们常常听到说,母乳6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或者有些人会说宝宝一岁后就没有营养了。其实母乳的营养一直在变化,宝宝初生、几周、一岁甚至更大的时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母乳也会发生变化。母乳是根据宝宝身体的需求产生的,宝宝的需求在变,母乳也在变。

宝宝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长得特别快,所以母乳里的脂肪含量也特别高。这个时候如果把奶挤出来,可以看到奶水特别白、浓,这样的奶营养特别丰富。

而宝宝1~3岁时,他的生长速度减慢,对营养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营养成分也没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没这么浓了。妈妈大可放心,不同阶段的母乳都是专门为宝宝该阶段而配方生产的,里面的成分最适合宝宝的生长,比起任何别的辅食,如蔬菜、水果、稀饭、肉,母乳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

当然了,宝宝半岁以后,开始吃辅食,身体上也有这个需求,所以宝宝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加辅食。刚开始加的时候,不要加太多,因为宝宝一岁以内,奶还是主食。

误区2、 乳房不胀了,乳汁不够了

三、四个月以后,有些妈妈发现乳房不胀了,就担心是奶不够,其实是妈妈的乳房跟宝宝达到供需平衡了,所以乳房是软的。妈妈刚生完宝宝时,她的产奶荷尔蒙会骤然增高,产奶量比宝宝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发涨,需要挤掉一些。

但挤的时候不要挤光,可以留一点,这样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的需求才会达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挤光,那产奶就会一直供大于求,因为妈妈的乳房会以为宝宝需要这么多奶。如果奶太多,妈妈可以用卷心菜的叶子放在乳罩里,或者喝薄荷茶来减少奶量。当妈妈和宝宝达到产奶供需的平衡时,乳房就不会胀了,会觉得比较舒适。除非宝宝多睡一小时,妈妈才会觉得有点胀。

误区3、 一定要一边喝10~15分钟,再换一边

其实不需要,国际母乳会提倡的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不吃一边,再换另一边。当他自己不吃了,或者睡着了,你可以试一下让他吃吃第二边,有的宝宝会吃,有的宝宝不需要吃了,不用强迫他。

有的妈妈乳房容量没有别的妈妈大,宝宝吃一边没有吃饱,那就要吃两边,或者一边要吃很长时间,这都没有关系。而有的妈妈,她的宝宝胃口小,她的乳房容量偏偏是大的,那宝宝只要吃一边就够了。乳房容量、宝宝胃容量、成长的因素、基因,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宝宝吃奶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看孩子,别看表”。宝宝会告诉我们,他什么时候吃饱了,什么时候还要吃。

误区4、 吃到后面乳房瘪瘪了,就没有乳汁了

虽然到后面乳房瘪瘪了,但还会有喷乳反射,宝宝还是会吃到很多奶。因为你的血液一直在循环,所以乳房会一直产乳。后面虽然乳流量变慢了,但会一直产奶,而且现产的奶脂肪含量高,会很浓很白,宝宝可能不需要喝很多就饱了,就好比是吃了很多奶油。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母乳喂养的误区有哪些?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呢?

在进行母乳喂养,常常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应加以注意。首先,婴儿应早开奶,除特殊原因外开始喂哺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频繁刺激可以促进母亲乳汁分泌,有助于早期母乳喂养成功。其次,初乳应该喂哺,初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但由于色黄而粘稠,被许多母亲误认为不净,将之挤掉,非常可惜

Q:乙肝大三阳可以母乳喂养吗?好多人都说母乳喂养宝宝抵抗力好,...

乙肝大三阳可以母乳喂养,很多人对乙肝都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乙肝并不通过饮食传播的,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所以不需要担心会通过奶水传染宝宝

Q:宝宝出生6.4斤,纯母乳喂养,一个月体检时8斤,医生建议加奶

宝宝出生斤,满月后体检8斤,医生建议加奶粉,我觉得没必要。第一生,宝宝一个月长斤,宝宝增重的值已经很标准了。因为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随着身体水分的挥发和胎儿粪便的排出,以及食物量的减少,它无法跟上婴儿的挥发和排出量。体重将在头几天减少,直到第五天才开始增加。第二,再好的配方奶粉也不如母乳,母乳是最适合宝宝吸收和消化的天然食品。最后,假如觉得宝宝吃不饱,看含奶姿势和喂养姿势是否错误,含奶姿势和喂养姿势是否错误,需要纠正宝宝的姿势。假如宝宝吃不饱,多给宝宝吮吸,刺激母乳分泌。另外,如果母乳较多的母亲,不要先把一部分前乳吸出来,让宝宝把前乳和后乳都吃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