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佝偻病怎么预防才有效

家庭医生在线 2016/12/29 8:59:59

佝偻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在过去由于医学比较不发达,患上这个疾病的患者有很多,可是人们对于这个疾病不是太了解,不知道这个疾病是由于一些什么原因导致的,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个疾病的患病原因都有什么。

佝偻病是由于哪些原因形成的

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亦易患佝偻病。

生长过速

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乏性佝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佝压病者较少。

童佝偻病怎么样预防好呢

一、胎儿期

1、孕妇要多晒太阳和多户外活动。

2、孕妇要多喝牛奶。

3、孕妇在孕期的5个月以后,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钙(500毫克左右,相当于金箍棒成人钙片6粒左右)。

4、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但是很多妇产科医生认为维生素D对胎儿的安全性还不是很确定,所以很少给孕妇开维生素D。

虽然这些内容对各位妈妈已经没有价值了,但是,你可以向你身边的朋友宣传。

二、婴儿期

1、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这一点作为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经济、最有效。

2、从满月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建议每天400~800IU。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

3、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和多晒太阳,每天喝奶粉。

4、6个月以后要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

5、多喝奶。

晒太阳和户外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户外活动不一定等于晒太阳。晒太阳是指人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时间0.5~1小时。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小手和小脚、屁股等。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鱼肝油务必保证每天一粒,如果今天忘了,第二天就要吃两粒了,这样才能确保每天一粒。

鱼肝油和晒太阳要互相结合和互补。例如如果很长时间阴天,晒不到太阳,那么,每周可以吃9粒鱼肝油。大家一点要相信一点,按照以上这个剂量来补充维生素D,是绝对不会出现中毒的,这一点大家完全不用担心。

(责编:黄婉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请问什么原因会造成孩子得佝偻病应该如何预防呢?

造成孩子得佝偻病都是因为缺钙,婴儿早产、孕期产妇缺钙等引起的病症,怀孕期孕妇要服用钙剂,宝宝出生后要积极服用维生素d,注意要及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祝宝宝健康成长。

Q:什么原因会造成孩子得佝偻病,应该如何预防呢?

一般佝偻病都是因为缺钙,婴儿早产、孕期产妇缺钙等引起的病症,怀孕期孕妇要服用钙剂,宝宝出生后要积极服用维生素d。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Q:怎样预防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在肠道内的吸收不良,使钙、磷无法沉着在骨头上所致。其主要症状有:
1、哭闹、多汗、夜惊、食欲减退、头部和后枕部脱发。
2、3个月以下婴儿颅骨软化、前囟大;一岁以上幼儿出现方颅、牙齿长出迟缓。
3、两侧肋骨和软骨交界处呈节状突起,类似一串珠子;胸骨呈明显突出,形成鸡胸;腹部膨隆如蛙腹,脊柱后凸形成龟背。
4、病儿行走、站立都比正常小儿要晚,站立行走时可见两腿呈“X”型或“O”型。
5、病儿易患感冒,严重者还伴有贫血、生长迟缓,有的病儿肝脾肿大。佝偻病的治疗:佝倭病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里治疗,病情较重者应去医院检查治疗。佝偻病的预防:
1、安全有效地使用维生素D。
2、服维生素D强化食品。
3、让婴幼儿多晒太阳。以满月起,每天晒太阳从10分钟慢慢增至2小时以上,但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婴儿眼晴。
4、用母乳喂养时,母亲也应多晒太阳,以增加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
5、未经医生确诊缺钙,不要随便给婴儿服钙片。佝偻病的护理: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感冒。
2、多食用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如鱼类等。
3、多晒太阳,积极参加室外活动。
4、在治疗期间取俯卧位睡眠,以纠正胸廓畸形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