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全面进行治疗子宫内膜癌

2016/11/28 10:36:08

子宫内膜癌在出现后会造成痛经性交疼痛,而且,还会造成女性出现不孕不育,平时大家应该全面认识这种疾病,要合理的进行治疗,可以进行放疗,手术治疗,激素疗法,化学治疗,那么,如何全面进行治疗子宫内膜癌。

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有哪些呢?

1、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案。手术的目的一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的方位及与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而是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Ⅰ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行全子宫或者广泛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Ⅲ和Ⅳ期的晚期患者手术范围也与卵巢癌相同,应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

2、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分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两种。

3、孕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其机制可能是孕激素作用于癌细胞并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延缓DNA和RNA复制,抑制癌细胞生长。常用药物:口服甲羟孕酮200-400MG/D;己酸孕酮500MG,肌注每周2次。

4、抗雌激素制剂治疗:适应证与孕激素相同。他莫昔分(TAMOXIFEN,TAM)为非甾类抗雌激素药物,亦有弱雌激素作用。常用剂量为20-40MG/D,可先用他莫昔分2周使孕激素受体含量上升后再用孕激素治疗,或与孕激素同时应用。

5、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依托泊苷等。

6、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对于病灶局限在内膜、高分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坚决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可考虑不切除子宫和双附件,采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目前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和子宫内膜癌相鉴别的疾病,特别是那些症状非常相似的疾病。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常发生月经紊乱,尤其子宫出血较频发者,不论子宫大小是否正常,必须首先做诊刮,明确性质后再进行治疗。子宫内膜癌可要生在生育期甚至生育早期妇女。所以年轻妇女子宫不规则流血治疗2~3个月无效者,也应进行诊刮辨明情况。

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重度在组织形态上,有时很难与分化良好的腺癌鉴别。通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理上可表现为灶性,有压扁的正常上皮,细胞分化较好,或可见鳞状上皮化生,肥浆染荷花色,无坏死浸润等表现。而子宫内膜腺癌的癌细胞核大,染色质增多,深染,细胞分化不好,核分裂多,胞浆少,常常发生坏死及浸润现象。

3、子宫粘膜下骨瘤或内膜息肉:多表现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出血同时可伴有阴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临床表现与内膜癌十分相似。但通过探宫腔,分段刮宫,子宫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可做出鉴别诊断。

大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的进行认识这种疾病的发病特点,有效进行治疗此病,而且要注意诊断,同时,要注意护理方法,有效地调节内分泌,避免造成自身健康受到影响,同时也要注意护理方法,合理进行饮食,这样才能避免造成疾病严重。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子宫内膜厚是子宫内膜癌吗

你好,子宫内膜癌是由于子宫内膜的上皮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他就会引起子宫内膜增厚,所以不要担心,你的子宫内膜增厚是属于子宫内膜癌的正常症状。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子宫内膜癌,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尽量延长寿命,在延长寿命的基础上,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Q: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以下高危因素:
1.无排卵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育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

Q:早期子宫内膜癌治愈率有多少?

早期子宫内膜癌治愈率并没有严格的数据,但是如果发现的比较早,考虑治愈率是比较高的。 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的特点,可以分为一型的子宫内膜癌和二型的子宫内膜癌,一型的子宫内膜癌也叫做雌激素依赖型的子宫内膜癌,这种疾病预后相对较好,而且如果发现的比较早,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二型的子宫内膜癌是非雌激素,依赖型的子宫内膜癌这种子宫内膜癌肿瘤恶性程度高,治愈率要小于一型的子宫内膜癌。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