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能够预防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有什么

2016/11/28 10:06:24

近些年来很多女性朋友,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患上了子宫内膜癌这种疾病,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加强对癌症的预防意识,监测这种疾病的高发人群,来对这种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下面就请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能够预防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如何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的预防方法包括:

一、加强癌症意识

平时要多开展及参加防癌宣传普查,加强卫生医学知识、教育有更年期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妇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这是平时中最基本的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办法。

二、治疗病史

发现任何妇科疾病都要及时给予治疗,严密随诊。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切除子宫,若患者已有子女,或无生育希望或年龄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疗。直接切除子宫。

三、雌激素治疗

适量使用雌性激素,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应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四、高风险人群监测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进行介绍:

1。 子宫出血

绝经前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一般为少量、中等出血,很少为大量出血。年轻或者近绝经女性常会误认为月经不调,而不能及时就诊,即便是医生也易疏忽,个别还有月经周期延迟,表现不规律。

绝经后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特别注意子宫内膜癌一般是无接触性出血,晚期血中还会夹杂烂肉组织。

2。 阴道排液

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宫颈癌少,因此,在初期仅有少量血性白带,后期则会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性液体排出,有时排液还夹杂癌组织的碎片。如果出现宫颈腔积脓,还会伴有发烧、腹痛、白细胞增多。

3。 疼痛

癌肿、出血及排尿的淤积,会刺激子宫不规则收缩而引起阵发性疼痛,这种症状约占10%~46%,且多半发生在晚期。

癌组织穿透浆膜或侵蚀宫旁结缔组织、膀胱、直或压迫其他组织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且多从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4。 其他

晚期患者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或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或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如果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出现子宫出血,阴道排液过多,并伴随着发烧,腹痛的症状,那么女性朋友首先就要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子宫内膜癌这种疾病,应该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一旦发现自己患上这种疾病的话,就要及时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便让自己早日康复。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子宫内膜厚是子宫内膜癌吗

你好,子宫内膜癌是由于子宫内膜的上皮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他就会引起子宫内膜增厚,所以不要担心,你的子宫内膜增厚是属于子宫内膜癌的正常症状。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子宫内膜癌,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尽量延长寿命,在延长寿命的基础上,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Q: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以下高危因素:
1.无排卵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育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

Q:早期子宫内膜癌治愈率有多少?

早期子宫内膜癌治愈率并没有严格的数据,但是如果发现的比较早,考虑治愈率是比较高的。 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的特点,可以分为一型的子宫内膜癌和二型的子宫内膜癌,一型的子宫内膜癌也叫做雌激素依赖型的子宫内膜癌,这种疾病预后相对较好,而且如果发现的比较早,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二型的子宫内膜癌是非雌激素,依赖型的子宫内膜癌这种子宫内膜癌肿瘤恶性程度高,治愈率要小于一型的子宫内膜癌。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