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原因主要有寒、热、湿邪;内伤七情;生活所伤;体质因素以及误用药物等五个方面。
1、寒、热、湿邪
女子以血为本。故寒、热、湿邪最易导致月经病。寒、热、湿三者既可作为外感病邪致病因素,又可作为内生之邪致病因素,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寒邪:寒那是月经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可分为外家、内寒两种。外寒指寒邪从肌表入侵体内,如气候骤冷,衣着不足,或经行期间琳雨涉水。内寒则是由于素体阳虚,或过食寒凉生冷,以致脏腑、血气、经络凝滞,寒从内生。
外寒与内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常常相互影响。辜主收引,寒性凝滞,可导致气血凝泣,血脉不畅。多见痛经、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病症。
热邪:热邪与火邪性质相同,常一并讨论。热邪也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者多是直接感受湿热之邪。内伤害常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温燥热之品,或五志化火,导致火热炽盛,热扰冲任。热为阳邪,能使血流加速,损伤血络,迫血妄行。热邪致病可引起月经量多、崩漏、月经先期、经行吐衄等病症。
湿邪: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地所致。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则可导致水湿内留。湿为阴邪,重浊动滞,阻碍肝脾气机,可见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等。
湿与寒并,则成寒湿、寒湿致病可见月经量少、痛经、闭经,伤及任、带之脉,可见带下量多,色白质站,腰酸重着,小腹坠胀。湿郁日久,转化为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损伤血络,可见月经先期量多、崩漏、带下赤白等。
2、内伤七情
长期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进而伤及冲任而发生月经病。如忧思过度则伤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统血之脏,脾气受损可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闭、崩漏等。
郁怒伤肝,肝气不舒,可见经前乳胀、痛经、经行头痛等。心肝气逆,迫血妄行,可见经行吐衄、月经量多、崩漏等。悲哀太甚则伤肺,肺主一身之气,气机不宣,血亦不畅,也可导致月经不调。惊恐过度则伤肾,肾矢闭藏,冲任不固,则可引发月经病。
3 、生活所伤
生活中不知慎戒,影响到脏腑、血气、冲任的正常功能,可导致月经病的产生。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饮食偏嗜、饥饱失常、肥甘油腻等。加饮食过少,可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血海不冲,可见月经星少、经期延后、甚至闭经等;如过食寒凉生冷,尤其是在月经将行或月经期,易损伤脾阳,而致寒凝经脉,可出现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经行泄泻等;如过食辛温燥热之品,可使冲任蕴热,而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等。
劳逸失常:包括劳力过度、劳心过度以及安逸过度。如果在月经期间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或不适当的剧烈运动,可导致月经过多、甚至崩漏;若劳心过度,思虑无穷,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可引起月经量少、经行失眠、经行心悸等;若过度安逸,会使气血不畅,脾胃功能降低,饮食减少,也会引起月经病的发生。
房劳多产:房劳过度,可致肾气亏损,身体虚赢,易发生崩漏、月经不调等,尤其在经期、孕期、产后,更应注意节制房事。妇女孕产(包括堕胎、小产、人工流产)过多、过频,易耗伤气血,损伤冲任,常常引发月经不调的病症。
跌仆创伤:跌打损伤、意外创伤可以影响冲、任、督、带功能,伤及气血,也可导致月经不调、崩漏等。
环境改变:居住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常常会影响到心、肾、子宫轴的阴阳气血的消长运动从而引发月经失调,闭经、痛经、崩漏等。
4、体质因素
月经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如秦体脾气虚弱者,易出现月经先期、经行泄泻、浮肿等:素体肝气郁滞者,易出现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先后天定期等;素体肾虚者,则多见崩漏、闭经、绝经前后诸证等;
体质偏热者,易出现月经先期、经量偏多、甚至崩漏;体质偏寒者,易出现月经后期、经量偏少、痛经等;素体肥盛者,多夹痰湿,易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素体形瘦者,每多火旺,易见经行量多。
5 、误服药物
因病用药不当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可导致月经异常。如长期服用某些镇静剂、安眼药等可引发月经失调:经常服用避孕药,以及某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