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力低下是由于大脑发育障碍,整个精神活动发育不健全导致的。突出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自理。造成儿童智力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遗传
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在发达国家,由遗传疾病所致的智力低下占重度智力低下总数的一半以上。
此外,有一种无临床异常发现的智力低下。这类智力低下一般认为是由于多基因和非医学生物性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之结果,故又称为“社会——文化型”或“社会——心理型”智力低下。这类无异常临床发现的智力低下患者具有以下流行特征:
①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条件越差,其人群中的患病率越高;
②学龄前期患病率较低,学龄期迅速增高,青春期达患病高峰;
③此类智力低下患儿较集中在其母亲智力低下的家庭中。
近年还发现,一些染色体细微异常也可引起智力低下,从而使染色体异常在智力低下致病原因中的地位更加引人注目。
二、感染和难产
出生前原因:孕妇妊娠前4个月感染风疹病毒,流感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对胎儿和婴儿危害极大,容易招致先天性畸形和智力障碍。
围产期原因:
窒息:主要因素为缺氧、早产、颅内出血及高胆红质血症。引起脑缺氧原因很多,如胎盘功能不良,胎盘早剥,脐带扭转,脐带绕颈及其它原因及各种因素所致的宫内(或新生儿)窒息。围产期胎儿窒息的发生率为1.2%~5.3%,由其引起的低氧性脑病是围产期较多见的神经系统病变,一般预后良好,但较严重的胎儿窒息则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留下程度不等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和惊厥等。有研究表明,窒息时间超过15分钟,即可引起小儿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
体重和头围: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其体重低于2500g的小儿。相关研究人员均认为:低出生体重儿早年精神神经发育、儿童期智能及入学后学习能力一般都较正常儿差。他们指出:出生时的体重一般对日后智力发展都有一定的预测意义。研究表明:低体重儿(lbw)特别是极低体重儿(vlbw),是导致小儿智力低下的一个主要的围产期因素。
三、营养
国内外众多有关研究均一致表明,孕期营养不良是宫内胎儿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凡母亲营养不良者,小儿体格发育均明显迟缓,这种小样儿常伴有智能低、行为障碍或其他方面的障碍。
四、社会以及家庭心理因素
早期社会隔绝、人为情感剥夺、缺乏母爱、孤儿无人照料、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子女、文化闭塞、不适当的教导方式等均可影响智力水平。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稳定的家庭结构,或其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儿童,有产时不利因素的儿童与对照组智商之间仅相差5~7分,而在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不稳定或母亲没能受到良好教育的儿童中,有产时不利因素的儿童智商比对照组低19~37分。由此可说明,产时不利因素本身对儿童后来的身心发展意义并不太大,只有与不利的环境、心理因素相结合,才能显示其作用。
专家认为大家庭、多子女、出生间隔时间短、双生子和父母离异均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直接影响或障碍作用。
五、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孕妇缺碘,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噪声:噪声对胎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胎儿发育、胎儿反应以及致畸作用等方面。噪声对人类胎儿还具有致畸作用。据jones等报道,1970~1972年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周围90db(a)等响曲线噪声区出生的婴儿,先天性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其它区域。国内对此也有调查,发现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其后代中先天性缺陷的发生对照组显著提高。
放射线:研究表明,无论是x线或其它放射线,均可使胚胎发育停止继而发生畸形。胚胎或胎儿受放射线影响的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①放射线种类和剂量;②受照射时的发育阶段;③胚胎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重金属:铅含量过高,易发生不孕、自然流产、生产低体重儿,其婴儿则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
弱智儿童的行为表现
异食行为
异食行为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不同导致不同消化系统的问题。笔者曾接触过一个有异食行为的13岁中度智力低下女生,她爱抓扯自己的头发吃,额前的头发扯得秃了一大块;在家里喜欢偷吃生肉,自己无法控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而好转。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主要是指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偷窃、欺骗、故意捣乱等,这一般在轻度弱智学生中可见,男孩较多。如果不注意正确引导,成年后很容易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行为与整个社会行为规范相背离,甚至做出损害他人生命、财产或社会治安等的违法行为,后果严重。
性行为异常
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 3~5岁的正常男孩会表现出对自己的外生殖器特别感兴趣,好奇,时常拿手去玩,但随年龄的增长,道德、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增强,此种行为会逐渐消失。而弱智学生由于道德行为规范意识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小或重度以上弱智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弱智女孩中则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行为异常,表现为两腿用力夹紧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但较男孩少见。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弱智学生中也较常见。
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较大年龄弱智儿童特别是程度较重学生也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有的则采取面墙独处、躲避等方式。
冲动、攻击、自伤行为
弱智儿童冲动、攻击行为男孩较女孩多见,重度以上学生较轻、中度学生多见,表现为易激惹、冲动、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别人;幼小者则表现咬人、咬物、好打人,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常带有破坏性。有些弱智儿童则内向攻击,表现为自伤,如达不到要求或者愿望受到约束时出现捶胸、打头、咬自己的身体、撞墙等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多动、注意力缺陷
弱智儿童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指向某一事物,特别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弱智儿童甚至连3、5分钟的不开小差也难以做到。伴有多动行为者,则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脚不停,不能静坐,喜欢多嘴,常常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