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讲就如噩梦一般,孩子早期发现了还好,要是没有发现变严重了那才可怕,那么家长平常的时候要怎么来防治手足口病呢?
1、注意营养及休息
手足口病期间,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接触婴幼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2、减少被感染机会
家长要注意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3、注意空气流通
保持空气通风和清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等。
4、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5、及时就诊
专家称,学校、家庭一旦发现儿童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等症状,应当及时安排护送儿童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降低该病侵犯的危害。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的症状导致食欲减退,加之手、足及口腔内有容易破溃的水泡,所以患儿一般也会因为口腔疼痛而畏食,这个时候家长在改善患儿不适时,也需警惕进入营养误区:
误区一:鲜榨豆浆放久点没关系
鲜榨的豆浆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会使细菌繁殖,食物变质,加重手足口病小儿胃肠道的不适。所以鲜榨的豆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四个小时,最好是两个小时内喝完,保证患儿食物的新鲜。
误区二:急性期口味重
手足口病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粗糙、难消化、刺激性大的食物会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所以手足口病小儿急性期家长需准备清淡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避免食物对手足口病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刺激及损伤,促使营养较好的吸收,家长也可以给小儿准备一根吸管,缓解小儿对进食时口腔疼痛的抗拒情绪。
让手足口病患儿少食多餐,维持其基本营养需要,待患儿进入疾病恢复期时,食物就可以逐渐改为泥糊状和正常饮食,选用一些患儿感兴趣的食物以提高食欲,摄入高热量、高营养素供给患儿每日活动所需。另外一岁以内的宝宝在生病期应减少辅食量或暂停辅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误区三:让小儿喝冷牛奶去暑热
未加热的鲜牛奶,会因蛋白过敏而导致铁的丢失,造成患儿营养失衡,而冷凉的食物同时也会刺激手足口病患儿的胃肠道,导致腹痛、腹泻。
误区四:患病期间吃素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患儿在患病期间饮食要“全素,不动荤腥”。这是错误的。因为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