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小儿惊厥急救措施

家庭医生在线 2016/8/5 7:43:23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经常可能发生小儿惊厥的情况,而且我们也知道,此病如果发作时间长了,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威胁,所以在孩子惊厥发作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小儿惊厥的急救法都有什么。

1、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2、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

3、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

4、有高热时,应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给以吸氧,以减轻脑缺氧。

5、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

6、必要时可用针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7、迅速送医院就医,并向医生反映抽痉开始时间、抽痉次数、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两眼有否凝视或斜视、大小便有无失禁以及解痉后有无嗜睡现象等。以便诊断和处理。

所有家长都很重视宝宝的成长,可是很多爸爸妈妈都认为高热惊厥会影响宝宝智力。可是高热惊厥会影响智力吗?

高热惊厥是一类常见的、预后较好的良性病症,但诊断时需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这对有发热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尤为重要。

高热惊厥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患者中的24%有高热惊厥家族史,4%有癫痫家族史。研究提示,某些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是发生该综合征的基础。高热惊厥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6岁,半数儿童在12 ~30个月之间发病。引起高热惊厥的体温至少在38℃。但无证据表明,高热惊厥会随体温升高而更易发生。

高热惊厥多数表现为短暂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约87%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小于10分钟。高热惊厥持续时间延长是其频繁发作的危险因素。高热惊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具备以下特点之一者被定义为复杂型:① 持续时间大于15分钟;② 24小时内多次发作;③ 局灶性表现。75% 的患者表现为单纯型,与单纯型相比,复杂型更易发生癫痫。

诊断高热惊厥时所做的检查应根据疾病程度及可疑的潜在感染而定,当临床病史提示脑膜炎时,除非有禁忌证,均需进行腰穿。对于单纯型高热惊厥,则无需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和常规生化检查。

长时间持续高热惊厥是进行紧急处理的指征,鉴于高热惊厥的预后良好,故无需进行预防性处理。虽然30%的患儿在以后的疾病中会复发,但大多数患者都不会发展为癫痫,即使是复杂型高热惊厥的儿童,其智力和行为仍可正常。台湾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曾发生高热惊厥儿童的智力、学业成绩和工作记忆均等于或高于对照人群。

当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会非常紧张焦虑。应教育家长,让他们明白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并向其解释这种病症的原因和预后,以减轻家长的紧张和焦虑。

高热惊厥是一类常见的、预后较好的良性病症,但诊断时需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这对有发热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尤为重要。

高热惊厥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患者中的24%有高热惊厥家族史,4%有癫痫家族史。研究提示,某些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是发生该综合征的基础。高热惊厥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6岁,半数儿童在12 ~30个月之间发病。引起高热惊厥的体温至少在38℃。但无证据表明,高热惊厥会随体温升高而更易发生。

高热惊厥多数表现为短暂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约87%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小于10分钟。高热惊厥持续时间延长是其频繁发作的危险因素。高热惊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具备以下特点之一者被定义为复杂型:① 持续时间大于15分钟;② 24小时内多次发作;③ 局灶性表现。75% 的患者表现为单纯型,与单纯型相比,复杂型更易发生癫痫。

诊断高热惊厥时所做的检查应根据疾病程度及可疑的潜在感染而定,当临床病史提示脑膜炎时,除非有禁忌证,均需进行腰穿。对于单纯型高热惊厥,则无需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和常规生化检查。

长时间持续高热惊厥是进行紧急处理的指征,鉴于高热惊厥的预后良好,故无需进行预防性处理。虽然30%的患儿在以后的疾病中会复发,但大多数患者都不会发展为癫痫,即使是复杂型高热惊厥的儿童,其智力和行为仍可正常。台湾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曾发生高热惊厥儿童的智力、学业成绩和工作记忆均等于或高于对照人群。

当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会非常紧张焦虑。应教育家长,让他们明白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并向其解释这种病症的原因和预后,以减轻家长的紧张和焦虑。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医院儿科专家指导的权威育儿科普吗?长按上图,扫码)

(责编:莫克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