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新生儿败血症如何知晓

家庭医生在线 2016/6/23 6:14:54

败血症是生儿的一种重大疾病,特别是对于早产儿而言,由于抵抗力低下,更容易患上疾病,那么新生儿败血症有什么临床表现呢?专家指出,当新生儿出现黄疸、出血、休克、肝脾肿大等现象时,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

1、黄疸:可与上述症状同时存在,也可能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特别是黄疸出现较晚;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迅速加重而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时,更应怀疑本病。

2、肝脾肿大:这种表现出现较晚,肝脾肿大也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一般肝脏肿大常比脾脏肿大更明显。

3、出血倾向: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严重者甚至出现取血或打针的针孔处渗血不止,还可有呕血、便血、尿血、肺出血等。

4、出现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有花纹、四肢凉、脉搏搏动弱而快、尿量减少及血压下降。

5、其他:呼吸增快或暂停,腹胀、腹泻,浮肿、皮肤硬肿,有皮疹、脓庖疹等。

针对特有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下面具体看看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

1、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对难产及羊水污染严重的新生儿可用抗生素治疗。与新生儿接触的人(包括产母、医护人员等)均应先洗手,这是切断感染途径的重要方法。

2、对高危儿加强监测: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现皮肤化脓感染儿应立即与正常儿隔离,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处理,避免医源性感染。

(责编:王春兰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早产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没有保护好脐带,细菌乘虚而入侵入血液循环,并产生毒素引起的新生儿全身性感染,病情较严重,还会引起其他器官化脓性感染或损害,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  新生儿败血症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虽然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只有不到1%,但是,一旦出现了新生儿败血症,问题就比较严重了。第一,新生儿败血症的成活率比较低,只占到50%;第二,新生儿败血症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不典型,没有特异性,又复杂多样,在早期常常被忽视,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家长注意时,又往往较为严重了,因此很多患儿的家长都想问医生?  面对新生儿败血症,最重要的还是是做好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使孕妇以及新生儿不受病菌的感染。尤其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是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时期。所以,孕妇怀孕的时候,就要注意孕妇的健康,不要使孕妇受到病菌的感染;其次,还要注意在生产的时候,选择一家好的医院。尤其是分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产房内的的医疗器械,也要做好消毒。要是选错了医院,新生儿出现败血症的情况,即使是获得了赔偿,也失去了新生儿的健康。另外,在新生儿出生之后,要时时刻刻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比如新生儿的面色,吮奶,体温,精神状态等等。一旦出现了病菌感染的迹象,就应该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恶化成为新生儿败血症。  如果真有新生儿败血症了,要注意别错失了早期治疗,避免引起合并症发生,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起来就有一定难度了。当然,爸爸妈妈们不用着急,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注射抗生素、涂消炎药膏及中药治疗等。对症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并发症中有抽痉的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的给予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的及时给予降颅压处理,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选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等等科学的治疗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较为复杂,家长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

Q: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一种细菌。血液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后,细菌在全身繁殖并产生毒素,对新生儿的多血管功能造成损害,称为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包括全身性表现和各种系统的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第一个表现可能是不喝牛奶,反应相对较低,即不哭和进食困难,这是早期的表现。黄疸有时可能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唯一临床表现。

Q:新生儿败血症症状是什么新生儿败血症有什么表现

一旦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通常是会出现精神萎靡、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烧、黄疸、肝脾肿大、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腹胀、呕吐、腹泻、瘀斑、皮肤瘀点等症状,这些症状也是败血症的表现,这是一种严重危及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