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和“肾病”是一回事吗?

家庭医生在线 04月11日

经常有人认为自己“肾虚”而到肾内科门诊就诊,但是相关检查显示其并没有肾病。也有一些病人,本身有肾病,但一直按“肾虚”治,以致延误了肾病的治疗。那么,肾病和肾虚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肾虚”和“肾病”是不同的概念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所说的肾是有区别的。西医的肾只是一个器官,而中医的“肾”不完全是指肾脏器官,而是对一类生理功能的概括,几乎涵盖了西医学中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的诸多环节。

中医的肾虚与西医的肾病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肾虚是中医辨证产生的概念,而不是疾病的名称,很多系统的疾病,从广义上讲都可能归为肾虚。而西医的肾病仅指肾脏器官的疾病和损伤,包括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肾衰竭等内科性肾脏实质疾病,也包括肾脏结石、感染、肿瘤、创伤等外科性疾病。

看症状可辨肾虚和肾病

从临床症状看,肾虚的常见表现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失眠多梦、潮热盗汗、阳痿、不孕、浮肿、小便频数,余沥不尽、遗尿失禁、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作迟缓等。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尿液异常(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尿量异常、夜尿增多、伴或不伴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

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尿液异常。通过规范的留取清洁的中段尿,做尿常规检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血尿、蛋白尿。因此建议体检时均应做尿常规检查。肾病另一个最常见的症状是水肿,多发生于眼睑部位,以晨起为著;还可见于下肢,长期卧床的病人还可见于腰骶部等下垂部位,多为可凹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后出现不易恢复的皮肤凹陷),以夜晚为著。

正常人每天的尿量为1500毫升~2500毫升,大部分尿量异常患者以尿量减少为主,甚至发生少尿(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小于100毫升)。肾病尿量的改变还包括夜尿增多,其定义是指夜间尿量大于750毫升或夜间尿量大于白天尿量,而不是排尿次数的增多。

肾病患者易合并高血压,对于新发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尿液、肾功能等相关检查排除肾脏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尤其是那些没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发病过早(小于40岁)或过晚(大于60岁)的患者。

各种肾脏病的进展会导致肾衰竭,包括化验指标显示血肌酐、尿素升高,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患者早期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随着血肌酐水平的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会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贫血症状;胸闷、憋气、不能平卧、血压进行性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还可以出现皮肤瘙痒、手足感觉异常、骨痛、易发生骨折、感染等情况。

肾虚肾病会有交叉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是不同的,肾虚也不等于肾病,但两者之间又存在交叉。肾病可能是中医肾虚的表现,也可能不是。同样,肾虚者可能有肾病,但是更多的并不是肾病。因此,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地认识肾虚和肾病这两个概念,出现上述肾病症状时能够及时就诊,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肾衰竭的发生,切不可随意补肾。同时对于没有肾病症状的所谓肾虚人群,也不必总是怀疑自己有肾病而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责编:苏佩芬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