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慢性乙肝的病因因素

转载 来源: 寻医问药 2016/1/18 21:51:01 举报/反馈

乙肝的发生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这个疾病给患者朋友们极其他们的家人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为乙肝是具有严重的传染性的,我们对于这个疾病一定要做好防治的措施,那么关于慢性乙肝的病因因素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慢性乙肝是因为患者患上乙肝疾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经过长时间演变成慢性乙肝。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治疗时间漫长,使患者的身心严重受到伤害,我国的慢性乙肝患者有2000万以上,其中还有1.2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近年来,慢性乙肝患者的人数不断在增加。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不可进行正常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修养,长时间的药物治疗。

慢性乙肝虽然说是因为乙肝患者长时间不经治疗而演变的,但医学上研究证明,慢性乙肝主要是因为免疫系统的缺陷,而导致大量病毒侵入,复制,最终发展为慢性病。可以说是因为当患者还是婴儿的时候,免疫系统还发育不完全,极易感染上病毒,并且90%-95%的患者会转为乙肝,约有20%以上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的类型比较多,其中慢性乙肝是比较繁琐的,漫长的疾病治疗更是让患者饱受折磨。慢性乙肝也有轻重之分,分别是轻度乙肝、中度乙肝以及重度乙肝。

慢性轻度乙肝的症状较轻,对患者不会有很严重的身体残害,可看出有乏力、腹胀、肝不适。轻度乙肝的症状比较轻,正常人转氨酶的正常值是40单位,但轻度乙肝的转氨酶一般在3倍正常值以下,正常人的胆红素正常值是正常值为17.1微摩尔/升,但轻度乙肝的胆红素在2倍正常值左右,正常人的白蛋白是35-55克/升,轻度慢性乙肝患者的白蛋白大于或等于35克/升。

慢性中度乙肝在症状和肝功能改变在慢性轻度乙肝跟慢性重度乙肝之间。患上慢性中度乙肝的患者,其转氨酶是正常值的3倍,胆红素是正常值的2-5倍以上、白蛋白是在32-35克/升。

慢性重度乙肝是比较辛苦的,患者的病症相比前两种是最严重的。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且肝功能受损很严重,身体明显有不适,甚至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慢性重度乙肝的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5倍,胆红素是正常值5倍以上,白蛋白少于32克/升。

慢性乙肝患者除了要经历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合理均衡的营养和足够的休息,以防造成病情反复。患者的休息时间根据肝脏炎病的活动程度来决定,如果比较严重,患者就应该进行长时间的休息,不宜走动。如果病情有好转且比较稳定,患者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轻缓的活动,当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达3个月以上的患者,就可以开始加入工作,这里指的是一些轻工作,患者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而且参加工作了也不是代表就不用再接受任何检查,3-6个月患者需要进行复查,另外还要进行随访1-2年。

慢性乙肝的病因因素是怎么样的呢?现在大家通过对上文的阅读已经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了吧,慢性乙肝会给患者朋友们带来极其严重的伤害的,所以如果生活当中出现了慢性乙肝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慢性乙肝什么时候会转成肝硬化

您好:慢性乙肝的危害很大,要及时治疗,不然病情恶化,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的。慢性乙肝发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还因个体差异而异。我国慢性乙肝的基数很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病人累积人数超过1亿4千万,其中一部分人会演变成为肝硬化。关于慢性乙肝转化为肝硬化需要的时间,目前说法不一。在此建议慢性乙肝患者在发现病情时就要及时到正规的肝病医院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切勿因为一时大意,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给病情以发展的机会,恶化成肝硬化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Q:急性乙肝一定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吗?

急性乙肝不一定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大多数成年人急性乙肝患者在半年内痊愈,而少部分则由急性乙肝发展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的关键特点是半年内HBsAg阴转。

Q:我叔叔是慢性乙肝他超怕转成肝硬化

你好,慢性乙肝患者最怕自己肝脏质地變硬,不少慢性乙肝患者以为肝硬化是慢性乙肝的必然结果,因此,忧心忡忡,悲观失望。实在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临床观察中固然有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演变为肝硬化。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更不是慢性肝炎发展的必然结果。据统计大约20%的慢性乙肝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意见建议:慢性乙肝演变成为肝硬化,并不是短期内就会形成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同时,这也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的。一个乙肝患者最终能否演变成肝硬化,客观上取决于患者的遗传基因、免疫状态和乙肝病毒复制、变异等因素;主观上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得当,以及患者的心态。平时有一个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饮食上要清淡些,规律些,不要吃激发性大的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些含蛋白高的食物也是会比较好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