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宫颈癌筛查可预防癌前病变

家庭医生在线 2016/1/29 9:30:03

很多人认为如果患有宫颈癌便难以治愈,甚至没有治愈的可能,只有用药物暂时控制住,但其实如果及时筛查,发现癌前病变,是有机会治愈的。那么,宫颈癌应该怎样进行筛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应该怎样发现宫颈癌的征兆?以及了解人们对宫颈癌的误解,让宫颈癌的真面目在患者们面前真正地展现。

宫颈癌应该怎样进行筛查?

宫颈癌被称为女性的“粉红杀手”,每年全球有将近50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有半数患者发生在亚洲国家,在我国每年大约13万宫颈癌新发病例,约3万宫颈癌患者死于该疾病。宫颈癌由癌前病变进展为宫颈癌需数年时间,及时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完全可以治愈,并能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

约1/4至1/3的宫颈癌前病变会转变为宫颈癌

一年大概有上千例的患者被诊断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约有200多例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有半数患者诊断时处于早期,能够手术,还有约半数左右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只能进行放化疗。约1/4至1/3的宫颈癌前病变会转变为宫颈癌,宫颈癌发病从30岁开始逐年上升,其高发年龄段有两个,一是45岁至49岁,二是59岁至60岁,癌前病变比宫颈癌要早5-10年,30至35岁是癌前病变比较集中的年龄段。因此,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查一次宫颈细胞非常有必要。

巴氏涂片必须拥有丰富经验的实验室人员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其准确性

导致宫颈癌的首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99%以上的宫颈癌患者由此导致。该病毒共有13种高危的HPV病毒株,其中两种病毒株风险最高——HPV16和18,可导致70%的宫颈癌病例。

当前宫颈癌的初步筛查主要采用的是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于60年前面世,主要检查的是宫颈细胞变异,而非是否有HPV感染。不过巴氏涂片必须拥有丰富经验的实验室人员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其准确性。近10多年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提高取材、制片技术,使宫颈癌筛查阳性率提高了。同时近10年采用的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可以进一步了解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筛查多了一种手段。今年3月,美国癌症协会更新了宫颈癌筛查指南,建议女性宫颈癌筛查年龄从21岁到65岁,每三年一次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30-65岁妇女首推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每5年一次,延长了筛查间隔时间。不推荐30岁以下妇女单用HPV检测或联合细胞学检查。也不推荐65岁以上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

巴氏涂片及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的联合检测方法,可以使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提升

不久前结束的亚洲-大洋洲生殖器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年会上,专家们呼吁重新探讨亚太地区宫颈癌管理指南,以降低这一可以预防的疾病居高不下的死亡率。香港大学巴氏涂片化验室病理学主管张雅贤教授说,“最新的HPV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女性感染HPV后、出现细胞变异或癌症前,及早发现问题。巴氏涂片及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的联合检测方法,可以使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提升,对一些欠缺资源、配套及人手的地方而言,高风险HPV基因检测亦是一个很好的筛查选择。”据悉,罗氏cobas4800HPV检测已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

人们对宫颈癌的筛查意识至关重要,而准确的筛查手段是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有力保障。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可以把宫颈癌这一“粉红杀手”扼杀在萌芽。

宫颈癌有什么征兆?

相信好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天不拉了,两天不拉了,甚至一周两周都不拉,那种说不出来的痛苦,真令人难堪。一般说来,解便量减少甚至常时间不解、解便解不干净,到了需要藉由灌肠、塞剂、泻药等药物介入方式解便,这是便秘的症状。而长期便秘可能和宫颈癌有关。

有关宫颈癌妇科宫颈疾病专家指出,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作为女性要洁身自爱,加强卫生保健,注意按时妇科普查,发现症状苗头,及时就医。

宫颈癌的4个误区要谨慎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及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唤起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 “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刘惜时教授建议,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有时虽然只是“蛛丝马迹”,却有可能藏有隐患。

接触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白带异常多数宫颈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因此,女性平时应该关注白带的性状、量的多少和有无臭味。尤其是当发现大量水样或黏液性白带时,必须引起注意。(记者 陈俊珺)

(责编:姚银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