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健康 多补充营养多喝水防过劳死

来源:人民网 转载 12月23日

“过劳死”往往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而死。那么,什么是过劳死?过劳死之前经历的“慢性疲劳综合征”都有哪些症状?避免过劳死除了改善生活方式,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补充营养多喝水。补充营养又需要补充哪些营养呢?

一、过劳死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加班的白领和IT人士都是“过劳死”的高危人群。

“过劳死”前患者会先经历“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腰酸背痛等。

慢性综合征的特点: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也不能解除,还会出现轻微发烧、咽喉肿痛、集中力降低、全身无力等症状,进而造成体内荷尔蒙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免疫力降低等恶性连锁反应。如不及时对症治疗,就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乃至“过劳死”。

二、慢性疲劳的休养误区

1、睡太久反而更疲劳

由于超负荷工作和突击性任务,白领经常加班加点,饮食不规律,再加上夜生活过多休息不好,就会产生长期健康透支,并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此外,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诸多竞争与挑战,白领们在精神上长期保持紧迫感,压力和焦虑感与日俱增,心理疲劳和负面情绪挥之不去,从而陷入“亚健康状态”。

有关专家说,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休息不能等同于睡觉,因为过度的睡觉反而会降低身体的新陈代谢,造成人体活动能力进一步减退,疲劳感更强。因此,专家建议,午睡最好从下午1时开始,而晚上以10至11时上床为佳。起床时间以早晨5至6时为宜。

而休息的概念包括身体和心理适度的放松和调节,多做运动提升体能,才是积极正面的改善之道。

2、别误把慢性疲劳当感冒

专家说,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和感冒很接近,所以,不少人以为注意休息就能好转。事实上,“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代疾病,切不可自做诊断自我治疗,而是应及时就诊,让医生根据其情况,采用药物、食疗等综合措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最终促进康复。

三、警惕肌肉酸软僵硬无力

早上醒来时,总感觉浑身肌肉酸软无力。以往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但稍作活动就好了,可最近这种“肌无力”的感觉特别强烈,而且每天都觉得很累。据了解,肌肉疼痛多发于20岁到50岁间的女性。这种情况可能由于外伤或心理造成,其症状为晨起时身体僵硬,主要在颈、肩、背部以及臀部有大面积僵硬感,有时还会出现瘙痒感。

因此,专家提醒说,在遇到经常性的头痛、肌肉疼痛、失眠等问题时,一定要到医院及早检查和治疗。另外,避免疲劳综合征重在预防,选择游泳、步行之类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减少肌肉疼痛。而热疗和按摩也能起到短时间放松的作用。

四、补充营养多喝水 避免过劳死

1、注意补充维生素A

有些熬夜上班的工作者通常都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这样的环境对我们的视网膜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就算电灯光再亮,但由于周围环境较暗从而形成一个强烈的明暗差别,这样的环境对视网膜的伤害也就更大。而食物中的维生素a则是参与调节视网膜感光的重要物质,因此熬夜过后必须要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蛋黄、西红柿、胡萝卜等。

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能提高眼睛对昏暗光线的适应能力,对防止工伤事故有益。并且在熬夜过后饭菜的品种要尽可能得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熬夜人群的营养供给,因此饭菜最好是能色香味俱全。

2、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我们生命的基础,特别是在熬夜之后,我们人体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极度疲惫。因此在这个时候就必须适当的补充蛋白质,比如可以吃些瘦肉、鱼虾、蛋类等食物,除了动物蛋白以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植物蛋白类食物,比如豆制品、蔬菜等,特别是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上班族更应该注意补充蛋白质。

3、睡前喝杯奶

一般情况下熬夜后如果想马上睡觉时基本不可能,因此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选择干脆不睡觉,这样就会导致头晕脑胀的情况出现。专家建议,在睡觉前不妨喝一杯温牛奶或者吃一片面包,这些食物都非常有利于促进睡眠。

过劳死的出现使更多人关注熬夜吃什么的问题,但小编建议最好是能减少熬夜的时间以及次数,再好再营养的食物都比不上一个正常的休息时间。

4、清晨喝一杯温水

清晨喝水必须是空腹喝,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否则就收不到促进血液循环、冲刷肠胃等效果。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因为饮水速度过猛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可能引起血压降低和脑水肿,导致头痛、恶心、呕吐。

分享
相关资讯
健康日日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