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过冬 糖尿病冬季高发疾病如何预防

来源:搜狐 转载 11月24日

比起“多事之秋”,糖尿病患者想要安全过冬也并不省心。机体对低温寒冷的天气的适应性变化是出于自身保护,但也可能诱发多种疾病问题。尤其夜间温度更低,心脑血管疾病、夜间低血糖等潜在风险更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容易高发的疾病问题,并掌握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

1、服错药

不少糖尿病患者除糖尿病外,可能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需要服用好多不同的药。偶尔,有些患者睡觉了,突然想起忘了服用某种药,于是摸黑起床补服,结果却服错药了,比如把降糖药或降压药当成调脂药服下。这样可能出现夜间低血糖或低血压,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

对策:晚上补服药,一定别怕麻烦,务必先开灯看清楚再吃。如果不清楚医嘱,可以白天将药拿到医生处,让医生在药盒上标明吃法,这样就可以避免理解上的偏差。

2、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之所以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寒冷,会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含量增多,而机体为适应寒冷的环境变化,会通过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的方法保暖,较少散热;另一方面是冬季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血压升高。碰上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更会使人体的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即出血性卒中。

此外,冬季天气干燥,人体中的水分相对不足,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尤其在夜间睡觉时,人体血流缓慢,更容易引起脑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临床统计显示:温度越低,血压越高,心梗、脑梗、脑出血的发病率越高。

对策:为防止冬季夜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广大糖尿病患者冬季应加强防寒保暖,合理调节生活饮食起居,做好自我预防保健工作。控制好血压、血糖,避免紧张、忧愁、焦虑等不良情绪,是预防急性脑卒中的关键。

3、夜间低血糖

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患者都经历过低血糖,也知道严重的低血糖很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打击。所以,有“一次严重低血糖可以抵消一生良好血糖控制”的说法。

冬季天气寒冷,是夜间低血糖的高发期。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00~3:00,除了出汗、心慌外,做噩梦,或第二天晨起头痛、感觉没睡好、乏力也是夜间低血糖的表现,这些往往会被患者忽视。

对策:为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可在睡前监测血糖,并吃一些可缓慢吸收的食品,如一杯酸奶或低脂牛奶、一份水果、3~5块饼干等。如果进食较少或胃肠功能不好时,要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的量(减量前需先咨询医生),这样就能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4、脑卒中、晕厥

好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有起夜的习惯,有时还可能起夜多次。这时,如果起床太猛,会引起血压波动太大而致脑卒中或晕厥。还可能因夜间黑暗看不清,导致摔倒或撞到硬物而受伤。

对策:为预防这些意外,起床动作一定要缓慢。慢慢起来后先开灯,在床边坐一会儿,然后再下地活动,走路时可扶着床沿和墙壁。

作者: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张永莉

分享
相关资讯
健康日日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