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儿童吃中药的原则

家庭医生在线 2015/9/23 10:08:36

“是药三分毒”,在给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吃中药需要注意的方面是有很多的,如果随意为孩子服用中药,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儿童吃中药的原则和常见误区都有哪些,家长们千万别错过了。

儿童吃中药的原则

优先选用小儿专用药。临床上,供儿童使用的专用中药不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提倡家长优先选用小儿专用中药。这些小儿专用中药说明书中都列有相关中、西医适应 证,以及与小儿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如家长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选择相应的用药剂量及疗程,相对来说,疗效比较可靠,副作用也会减到最少。

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剂量。无论中药还是西药,供儿童专用的毕竟极少。因此,家长给孩子使用非小儿专用药的机会更多。此时,家长需要找懂得中药药性的儿科中医师咨询,在保 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的药物剂量。注意,所谓的儿童剂量是药品上市后医生参照成人用法,或按照临床经验专家估计的剂量。

尽量使用成分明确的中药。现在上市的中药,其药品说明书大多列出了药物的所有成分,基本没有毒副作用明显的中药成分。但是,有一些以前批准的中西药混合的药物,没有明确标出所有的药物成分。若同时使用含有相似成分的中药和西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儿童应尽量使用成分明确的中药。

选择相对安全的用药途径。目前,市场上的中药大多有口服、外用、注射(肌内和静脉)三种途径。其中,口服和外用相对于注射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少。口服中药是几千年来的传统用药途径,相对副作用较少;外用中药,除了少量过敏体质的特殊患儿以外,副作用也比较少。

那么,孩子喝中药应该注意哪些误区和细则呢?

儿童吃中药的常见误区

误用成人药品。许多成人可以使用的药品由于副作用较大,并非适用于孩子。如氟哌酸用于婴儿可能会影响骨软骨的发育:氯霉素会导致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会导致孩子听力损害。若不了解这些药品的特性,随意给孩子使用成人药品,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又如中成药有许多补益药,多为成人而制,孩子服用是肯定不合适的,如有服用需要,请谨遵医嘱。

重叠用药。常用感冒药中的美林、泰诺、必理通、百服宁等药品均含有同一种解热镇痛药成分。如果重叠使用,会导致药物过量,容易产生造血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药品前一定要对药品的作用与成分仔细阅读。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使用,一般也不重叠使用,以防药物成分重叠,破坏原有方子的阴阳、寒热平衡,疗效有的就大打折扣了,严重者还可造成身体负担及损害。

剂量错误。药物的计量单位,如片剂,颗粒剂、散剂,栓剂等多以克(g),毫克(mg),微克(ug)为单位,溶液,糖浆,口服液等往往以毫升(ml)为单位。成药的剂量,家长一是遵医嘱用药,一是认真阅读说明书的剂量指导,切莫自行决定。

病情判断错误。许多感染性疾病,如麻疹、幼儿急疹,流脑,病毒性心肌炎等,早期症状都酷似感冒,没有医学背景者难以识别,容易延误诊治。当孩子出现发热不退、精神不佳、食欲不振,或症状持续几日都不见好转,需积极带孩子就医诊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使用频率不当。不同的药物在体内吸收,分解和排除的速度不尽相同,每天服用的次数也不一样。如果不按规定的频率服用,疗效就会打折扣,或者引起药物过量。

用药时机不当。有些对症的药物只需在症状出现时使用,症状缓解时停用,不需要长期使用。退热药一般在体温超过38.5℃时服用,若持续热度不退,可以在4~6小时后重复用一次,热退后就不必再用了。有时为了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大多数药物如抗菌素等应当在饭后服用。

有些药物则必须饭前空腹时服用,有利于减少或延缓食物对药物吸收和药理作用的影响,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如思密达,乳酶生、多酶片等。

配伍不当。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时对孩子可能是安全的,但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属配伍禁忌。如头孢曲松与钙剂同时注射,会导致死亡。部分抗菌素与钙剂或铁剂合用,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此,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铁制剂。

儿童的用药剂量并不像成人那么简单,只需按片来计算,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药量必须按体重来计算,药品说明书有时会标注: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或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升,要准确换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自行购药就容易发生药量计算错误,有的妈妈治病心切,随意给孩子加大剂量,也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疗程不足。大多抗菌素在正规使用时,必须连续服用7天左右,若疗程不足,可能导致病情迁延或症状反复。

儿童吃中药的注意事项

选安全无毒的品种。一般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婴幼儿宜选用低毒或药食两用如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等中药。

用药性平和的品种。由于婴幼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配服健脾和胃之品。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配服凉肝定惊之品。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阳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小儿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

由此看来,儿童千万不可随意服用中药哦。

(责编:林银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