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耳疖子

家庭医生在线 2015/7/19 11:30:56

耳疔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为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细菌感染,常见于外耳道软骨部,夏秋季多见。以局限性红肿、突起为其特征。

造成耳疔的病因:

1、最常见的诱因为挖耳、游泳和洗澡进水。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湿疹引发。

3、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尿毒症、内分泌紊乱等患者易患此病。

耳疔的临床表现:

1、耳痛。剧烈,咀嚼或张口时疼痛加剧,一般在5~7天疖肿成熟,破溃后疼痛可减轻。

2、疖肿破溃。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可混有血液。

3、听力下降。疖肿堵塞外耳道,可致听力下降。

4、疖肿在外耳道后壁可致耳后红肿,耳后沟变浅,耳郭耸立。

5、婴幼儿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伴发热,患儿不愿意侧卧位。

耳疔的有效治疗方法:

1、发病早期疖肿未成熟时局部用2%碘酊或鱼石脂软膏涂抹,同时使用微波、红外线照射等治疗,有助于疖肿的吸收。未成熟的疖肿严禁切开,以免造成炎症加重并扩散。

2、疖肿成熟后如果未能自行破溃,可以切开引流。应沿外耳道长轴方向切开,避免可能造成外耳道狭窄,根据病情逐日或隔日换药,直到痊愈。

3、严重的疖肿还需口服抗生素,可进行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有效预防耳疔

1、保持外耳道清洁,如疔肿已溃,应经常清除脓液。睡眠时患耳向下,以利脓液排出,但注意局部不能受压。

2、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避免污水入耳。游泳前可用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堵塞于外耳道口,以防污水入耳。如有水灌入,应外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使耳内积水倒出,以免污水浸渍而致病。

(责编:林银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