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女人常按4个穴位 养颜保健so easy

转载 来源: 新浪网 2015/7/13 8:56:31

养颜美容保健是女人永恒的话题,往往我们都会通过食疗、药补来达到这些目的,其实有些非常安全有效的养颜保健方法,功效胜过吃补药哦!

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经常按摩以下4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责编:欧卫芝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预防第二次中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式和饮食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近些年来,脑中风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年龄日益年轻化,精深的中医文化中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预防第二次中风吗? 1.中医养生预防脑中风强调三因制宜,合理饮食:夏季指导患者多食寒凉滋润的食物,如:绿豆;秋季指导患者使用平补温补的食物,如:黑木耳等。“因地制宜”,例如根据东北地域特点,指导患者使用生津、润燥之品,如:雪梨等。“因人制宜”,例如针对体寒者指导使用热性食物,如:红糖等;体质偏热者食用寒凉食物,如:莲子等, 2.中医养生预防脑中,注重调理情志,内守精神:针对不同病人,运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消除疑虑,丢掉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患者的悲观绝望情绪。 3.中医养生预防脑中风提倡适当运动,加强功能恢复:卧病在床的患者,家人要积极加强对病人的护理,辅助其在床上进行功能康复锻炼,进行四肢按摩等。能够独立行走的患者康复期要注意适当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有利于预防再次发生中风。 4.中医养生预防脑中风还要做到穴位的按摩,以点按为主要方式,选择按摩的部位最好是上肢的风驰,肩井,尺泽,曲池等穴位。 5. 中医养生预防脑中风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预防脑中风发生。例如平时红花、桃仁泡开水喝,另外对于有脑中风病史的患者,秋冬季可以用黄藤南菖汤和脑心康煎服,黄藤南菖汤的主要成分为大黄12克、鸡血藤60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5克,脑心康的主要成份是水蛭、蚯蚓、制首乌各6克,具有较好的功效。 此外,中医养生预防脑中风还强调日常饮食的调理,多吃一些食物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血脂等,也能有效预防二次脑中风发作。例如黑木耳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能扩张血管,降压、降血脂;生食大蒜或洋葱能增强纤维蛋白活性,抗血管硬化。

Q: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等内容。

Q: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