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林嬿钊
秋分,又称“日夜分”或“宵中”,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今年秋分具体是9月23日。“分”为“半”之意,因此时“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等长。自此开始,阳光直射的位置开始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逐渐昼短夜长,地面向天空散失的热量逐日增加,气温则越来越低。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雨,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这个阶段,降水量不是很大,但降水的次数较多,正是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播种的好时期,固农谚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这时,我国南方地区天气日渐凉爽,秋雨和秋燥会交替出现,这时的秋燥尚处于温燥向凉燥过度的阶段。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所以秋分节气养生要本着平衡、调和阴阳的原则,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顺应“收敛”之势,以平为期。
起居调摄要节律有常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曰:“秋三月,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早卧可顺应阴精的收藏, 以养“收”气;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秋分过后,秋燥渐显,凉意已浓,白天温度若不是过高不建议使用空调,否则易遭寒邪、燥邪侵袭。早晚温差明显,体质虚弱、患有胃肠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不能盲目追求“秋冻”,要结合实际气温及自身身体条件,尤其要注意头部、腹部的保暖。
饮食调摄要寒热均衡
秋分时节昼夜等长,饮食养生要本着阴阳调和的原则,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易脾气急躁、午后潮热、面红目赤、口腔溃疡、口渴喜饮、大便干燥的人来说,要少吃大热峻补之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对于阳气虚弱、阴寒内生,易怕风恶寒、脸色少华、手脚冰冷、情志抑郁、睡眠不佳的人来说,要忌食苦寒生冷之品,如绿豆、苦瓜、西瓜等。饮食调养在做到寒热均衡之外,也要适当选用清润、温润的食物以防秋燥症。清润之品可选雪梨、蜂蜜、甘蔗、百合、银耳等,温润之品可选芝麻、核桃、杏仁、板栗等。
运动调摄要动静有度
秋分过后,秋意渐浓,天气凉爽,这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散步、慢跑、打球、游泳,或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均可。但应注意秋季的运动不适合大强度、大汗淋漓的运动方式。在开展“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站桩、打坐、诵经等。动可强身、静可养身,动静结合可达身心康泰之功。
情志调摄要安宁平静
秋分时节,秋风阵阵,秋雨绵绵,万物由荣转衰,人很容易受到自然界这种变化的影响,产生悲愁伤感的情绪,因而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因此,秋分节气的情志调摄主要是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悲秋情绪,达到《内经》所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的境界。也可在秋高气爽之时,与亲朋好友相邀,一道登山畅游,饱览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安宁愉悦。
(本文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微信订阅号,微信号gdhtcm)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