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热感冒怎么办

家庭医生在线 2015/6/30 10:05:50

什么是热感冒呢?人们在夏季感冒俗称“热感冒”。“热感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或头痛、咽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干舌燥、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

患了“热感冒”应注意事项:

1、不要再受凉,要保持安静

热感冒是从咽喉部开始的,只有很好地休息,才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增加咽喉部位的血流量,使咽喉感染部位的毛细血管不再继续扩张,不再继续压迫神经,嗓子疼也就会慢慢减轻。

2、注意饮食

夏天感冒以后,吃什么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痊愈的速度。其中,不能吃的食物有三类:

①乌梅、山楂等酸的食品。热伤风患者由于食欲不佳,许多人喜欢食用山楂、乌梅等具有“开胃”作用的食物,其实不妥。因为这类食物往往性酸,具有收敛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热伤风”的药物或食物的发散作用,在热伤风的初期尤应注意。

②油炸食物以及富含动、植物油脂的食物。由于这类食物也会妨碍“解表”药物发挥疗效,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

③冷饮。有人认为“热伤风”病人吃冷饮正好“对症”,其实这种想法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过冷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也会影响药物或食物的“解表”功效。

3、室内外温差

。科学使用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空调走进了千家万户,使夏天变的不那么热了。可人们忽略了温差所带来的烦恼,由于室内外的温差大、室内通风不好,常常易患感冒引起发热,如果不及时的就诊,可引起肺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不要贪一时舒服而忽视了自身的健康,越是热天,越应该加强耐热锻炼,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经常在空调环境下上班的市民,回到家后尽量不要使用空调。

4、搞好劳逸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如果整天呆在家中陪着电视机度日,或者过分繁忙,长时间持续工作,过度疲劳等都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导致感冒的发生。预防感冒的最好方法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回归大自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增强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5、卫生习惯

养成卫生习惯。感冒病毒普遍存在于病人鼻腔的鼻分泌物中,鼻腔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病毒的生长繁殖,并且都是从里向外地传播。感冒病毒能在手帕上存活1小时,在手上存活10小时,病人手感染上病毒,再通过把病毒带到所接触的地方——手帕、毛巾、门把手、电话机、桌椅等,健康的人接触到这些地方,再接触到自己的眼睛、鼻子就会感染上感冒。

6、心态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和免疫力是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发愁的人可以引起免疫功能的低下,机体杀伤、吞噬病源微生物的能力削弱,给无孔不入的呼吸道病毒以“可乘之机”。据报道经常发愁的人感染呼吸道病毒是对照组的3-5倍,心里压力大及性格内向的人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明显的减弱。心胸豁达、情绪乐观是预防感冒的有效的方法。

7、用药

严禁滥用药物。如果生病了,应该及时的去看医生,不能盲目地自服一些药物,特别是不能盲目地用抗生素、退热药物。滥用药物可引起抵抗力下降、正常菌群失调,掩盖症状,耽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

许多人认为,天气较热不用打针吃药感冒慢慢就会好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因重视不够,导致感冒恶化,使小感冒引起并发症。因此,提醒大家热感冒千万不能冷处理,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衍变其他病症。

(责编:林银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风寒感冒,不小心吃了桑菊感冒片这个风热感冒药怎么办?

你好,风寒感冒不小心吃了治疗风热感冒的表的桑菊感冒片,一般是不会有事的,因为风寒与风热有有无明显区别和具体适应证,况且又是中成药制剂。谢谢!

Q:感冒热伤风怎么办

感冒也就是伤风,所谓的热伤风一般是指风热感冒。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明显,伴微寒寒则,同时有喉咙痛,也可以有黄鼻涕或黄痰。风热感冒治疗主要是服用感冒清热颗粒或风热感冒颗粒。同时注意保暖,不吃辛辣食物,不熬夜劳累。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好转,可以考虑去医院输液。

Q:感冒了怎么办,感冒了怎么办

风寒感冒是因感受了风寒而起,表现为全身不适、咽喉发痒、鼻塞(或流清涕)、无汗、畏寒、打喷嚏、咳嗽痰稀、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风寒感冒的药1.风寒感冒冲剂:主要用于发热恶寒的感冒初起。2.荆防冲剂:主要用于恶风寒重者或风寒感冒较重者。3.感冒清:适于风寒感冒中后期发热明显者。风热感冒是外感了风热而起,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有汗出、头痛、咽喉疼痛发干、口渴、涕黄、咳嗽痰稠黄,舌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浮数。治疗风热感冒1.羚翘解毒丸:适于发热、咽痛、咽干、咳嗽症状。2.银翘解毒片:适于风热感冒以咽喉肿痛、小便短赤为主要表现者。3.柴胡口服液:主要用于以发热为主者。4.板蓝根冲剂:适于发热,咽痛。5.双黄连口服液:主要用于发热、咽痛为主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