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苦味,相信只要喝过中药的朋友们就不会忘记。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中药的苦味呢?喝中药是千万不能吃糖的,否则就会影响到药效,这可怎么办呢?别着急,今天就来为大家支支招,一起来看看如何减少中药的苦味吧。
如何减少中药的苦味
凉水漱口。喝药后马上用凉水漱口,也可以减轻苦味。最好再喝上半杯温开水,既能暖胃,又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控制温度。药液温度冷却至20—36摄氏度之间,易快速服下,且感觉不太苦。因为正常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摄氏度,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此时喝汤药感觉味道最苦。当汤药的温度高于38摄氏度、或低于36摄氏度时,味觉神经不太灵敏,苦味就会减弱。不过,汤药高于38摄氏度有可能会烫伤口腔黏膜,因此20—36摄氏度之间是最好的选择。
掌握位置。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比如可以使用吸管。另外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喝药速度。喝药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响越小。喝汤药时最好使用吞饮法,饮满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而顺势咽下。
适当添加调味品。在一些补益类汤药中加入大枣或甘草可减轻汤液苦味,还可以增强补益作用。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在晾凉的药汤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减轻苦味,但是腹泻和糖尿病(如何治疗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如果服汤药时出现了恶心、呕吐现象,可在喝汤药前喝少量生姜汁或嚼服2—3片生姜片。此外,在服药前不吃糖和其他甜味食品也很重要。
最后,再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喝中药的小常识吧。
喝中药的水温
温服:指在25—30摄氏度,药液不冷不热时服用。除特别规定以外,多数中药汤剂都适宜于温服。
热服:指药液煎好后,较热的时候服用。辛温解表药适合治疗感受风寒,见周身骨痛、头痛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热服可以帮助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时,热服可助祛除沉寒痼疾。
寒服:指等药液放凉后服用。治疗里热症用苦寒清热药,寒服可助清内热之邪气。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凉服。
由此看来,想要发挥中药的药效就要多注意细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