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病因并不多,所以检查的方法也很简单。如果有放射性肠炎的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拖延病情。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放射性肠炎的病因和检查方法是怎样的,别错过了。
放射性肠炎的病因
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作细胞更新观察,发现肠黏膜的更新是通过位于肠腺隐窝部的未分化细胞增殖而完成的。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黏膜表面。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黏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病变。如果放射剂量不过量,在停止放射治疗后1—2周黏膜损伤便可恢复。最近研究发现,多次照射的效果取决于照射隐窝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而在晚期合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由于在任何特定时间所有增殖的隐窝细胞仅有一部分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因此单次大剂量照射仅使一部分细胞死亡,而在数天后细胞有丝分裂又恢复正常。
肠黏膜下动脉受损。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对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黏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
肠壁组织受损。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黏膜面扭曲和断裂,因此放射线产生的肠道变化可从可逆性黏膜结构变化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
下面,再来一起看看放射性肠炎的检查方法吧。
放射性肠炎的检查方法
直肠指诊。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也可只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和触痛。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血。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形成直肠阴道瘘。同时做阴道检查可助于诊断。
内镜检查。在开始的数周内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改变和脆性增加,触及易出血,直肠前壁为甚。以后有增厚、变硬及特征性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溃疡可呈斑片状或钻孔样,其形成大小不等,常位于宫颈水平面的直肠前壁。直肠的狭窄多位于肛缘上方8~12cm处。有些结肠病变酷似溃疡性结肠炎。增厚变硬的黏膜和环状狭窄的肠段或边缘坚硬的钻孔样溃疡,如周围行细血管扩张不显,均可被误为癌肿。做组织活检可有助诊断,但慎防穿破。
X线检查。肠道钡剂检查有助于病损范围与性质的确定。但征象无特异性。钡剂灌肠示结肠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襞不规则,肠壁僵硬或痉挛。有时可见肠段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少数溃疡边缘的黏膜可隆起,其X线征酷似癌肿,其鉴别点是病变段与正常肠段间逐渐移行而无截然的分界线,与癌肿不同。乙状结肠位置较低并折叠成角。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黏膜纹消失。
以上就是关于放射性肠炎病因和检查方法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