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对营养与保健食品的需求将急剧放大,尤其是全社会老龄人口的大幅增加,将推动营养与保健食品市场规模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长,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已被世界所关注。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趋势有以下的特征:
1.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将有较大幅度的扩大
在我国现阶段,营养及保健食品的消费还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成为生活必需品,因而需求的弹性较大。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营养及保健食品将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甚至成为必需品,需求的刚性将会显著增加。而且消费群体中的普通民众越来越多,向大众人群扩展的速度加快。这种消费需求刚性和消费群体的扩大,扩大了市场需求,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根据分析测算,“十一五”时期,营养产业年增长速度可保持12%至15%之间,按照年增15%的速度测算,2010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的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中国保健协会估计,2010年保健食品市场总额将达到1300亿元。
2.营养与保健食品的品种更趋多样化
市场对营养与保健食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且无止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满足不同的需求提供不断提升的保证。可以预见,需求的多样性及满足这种多样需求保证程度的提高,必然产生更多更丰富的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营养素的补充中,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进行单一元素的补充,而是强调更多种元素复合的进行补充。再如,将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更多的适用、方便的剂型。
3.营养与保健食品的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
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新的科学技术更广泛的采用;生产规模化导致的效率提高;市场更有序充分的竞争;产品开发与产品替代的加快;电子商务所提供的更便捷的交易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降低交易成本,使营养与保健食品的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
4.“绿色、天然、有机、环保”将成为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支撑、新增长点
“绿色、天然、有机、环保”是近年来的新理念,这些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支持和响应。这些理念不仅影响和调整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影响和调整着生产方式。
当前,世界上在对营养与保健食品的研发上有两个重要发展趋势:一是趋向天然,二是趋向以植物为主。从功效而言,一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二是机体调理性产品。从研究方向而言,一是评价保健食品健康声称的生物学标记及其有效性;二是食品及其组分的安全性;三是食品组分的健康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和发现;四是开发新的活性物质。
新理念将引发新资源、新原料、新方法、新工艺的出现和新产品的产生。这些新理念指导下的新产品高度迎合了人们对“绿色、天然、有机、环保”的新需求,同时也成为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支撑、新增长点。
5.以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基础的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明显增长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所形成的传统养生文化对养生、保健、预防以及对食品、药品辩证关系有着独特的理解,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自古就有以食为补、以食为疗的传统理念。“药食同源”的理念正是反映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食物与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以汉医为主,包含蒙医、藏医等各民族医学在内的祖国医学,经数千年对12800多种药用动植物资源进行的添加、提取、删减、复合、炮制等研究和实践,发现、积累了一大批药食两用以及专门用于养生、养颜、强身、保健的药食品种和验方,取得了药食配伍、加工方法等大量的科学成果,有很大一部分保健养生的食品配方在中医药典籍都有记载。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方式的宣传与推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愿意主动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越来越认同和接受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这种接受和认同人群的大幅度增长的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品需求的扩大,而这种需求的扩大,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基础的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将使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基础的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品的市场份额明显增长。
6.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将由营销拉动的增长模式向科学技术和资本共同推动的增长模式转变
多年来,保健食品产业的拉动对营销的依赖很大,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近年来,随着政府管制的强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国际厂商进一步的开放、消费者素质的提升、新闻舆论更多的介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为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力。科技和资本共同塑造高质量的产品和品牌,使企业间的竞争由营销模式为主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产品品质、品牌、营销模式的综合性竞争,品牌在市场竞争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企业间竞争的转变,导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加速和产业增长模式的转变。
7.控制食源性疾病,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关于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定义为: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它具有以下特征:(1)在暴发或传播的过程中,食物是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2)其病原物质是存在于食物中的各种致病因子;(3)摄入含有致病因子的食物可引起以急性、慢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两类临床综合症。
近20多年来,不少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范围、流行因素、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如食源性变态反应疾病、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肥胖、糖尿病等)也纳入食源性疾病的管理范畴。
多数专家认为,由于多种原因,食源性疾病存在着严重的漏报,发达国家大体只能统计出1/10,发展中国家仅统计出1/100,有些国家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报告制度。此外,如考虑到食源性疾病引起和导致的慢性疾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因此,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和危害是食品安全#!重要的目标。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一系列配套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更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对食品安全认识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对食源性变态反应疾病和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研究和认识的深化,对食品的安全性管制将不断丰富和强化。政府对食品安全性管制的强化,对整肃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秩序,促进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8.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增强
在市场经济中,行业协会发挥着其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对于政府、厂商还是消费者,行业协会都能发挥积极的影作用甚至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政府改革的实践中,也愈来愈重视行业协会的影响和作用。而行业协会也在发展中逐渐回归到应有的位置,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运行机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