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突发刺激致老年人心律失常

家庭医生在线 2015/2/1 8:46:46 举报/反馈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老年人更是“重灾区”,他们经常会感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不适。然而,心律失常的危害不止于此,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比没有患这种心律失常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痴呆症,同时,伴发房颤的痴呆症患者死亡风险也更高,70岁以下的老年人尤其明显。

“我们的研究发现,房颤是痴呆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美国纽约市蒙迪菲奥里医学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加里·肯尼迪博士指出,“这进一步说明心血管疾病是痴呆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者对3.7万余名年龄在60—90岁没有房颤和痴呆症病史的老年人,进行了超过5年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有764名老人在得了房颤后不久就被诊断为痴呆症,或同时被诊断出这两种疾病,发生房颤的人得各种痴呆症的风险都很高。更令人惊讶的是,70岁以下的“年轻组”老人患房颤后发展为痴呆症的风险最高。患者的死亡风险高达38%。

研究者分析,之所以出现上述研究结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房颤和老年痴呆症具有同样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另一方面,房颤可能加重了炎症,而老年痴呆症已被证实与系统性炎症关系密切。研究者认为,对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炎症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从公共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帮助心脏病患者,以减少他们患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痴呆症的风险。”肯尼迪博士补充说。

解析为何老年人容易患心律失常呢?

首先,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等生理变化会对心脏的传导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传导障碍和病窦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等。

其次,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再者,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窦房结功能可能存在障碍,在应用对心脏传导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时,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导致心律失常。

老年人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应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运动要适量。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避免突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小心感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长期劳累是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人相处宽容豁达,避免情绪波动,不生闷气,也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对心律失常,减少其发作非常重要。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加以注意。饮食上,每餐不过饱或少吃多餐,少喝浓咖啡、浓茶。在饮食合理的前提下,多吃些乳制品、坚果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此外,还要预防感冒、发热。这是因为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10次,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心慌时,数数自己的脉搏,如果心跳太快,每分超过100次,要先坐下,可用手指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颈动脉窦)向后按压(每次不超过5秒钟);如无效,隔几秒钟,再按压(但不宜在左、右双侧颈动脉同时按压);或闭眼,用中指从眼眶上缘滑向眼球,适度压迫眼球,每次10—20秒,以刺激迷走神经。如果症状仍不能缓解,就需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哪些?

你好,关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三方面原因引起的:与原发肿瘤有关尤其以肺癌并发心律失常多见、与老年人基础病变有关、与治疗相关的心律失常有关。冲动传导异常、窦房结自律性受损等是其该病的发病机制。心律失常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伴血压降低者,则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可口服或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律。首选利多卡因治疗,电击复律在血压偏低时使用也有效。术后防止低氧血症极为重要。儿科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要根据情况治疗。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注意使用。

Q:老年人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室性早搏的治疗:老年人室性早搏的治疗概要:老年人室性早搏主要应祛除病因,补钾、补镁。提高心率等。需积极治疗,严重时应紧急抢救。老年心肌炎病人一般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频发室性早搏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老年人室性早搏的详细治疗:室性早搏的治疗(1)良性室性早搏,因不影响预后问题,故可不必用药,主要应祛除病因,补钾、补镁。提高心率等。如症状明显.可选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再考虑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Ic类药物。如果存在体内局部感染灶,特别是咽炎、扁桃体炎等,可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作病灶清理手术,如切除扁桃体、拔除龋齿等。(2)恶性室性早搏,需积极治疗,严重时应紧急抢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后24小时内出现的室性早搏即使为偶发,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其易引起室颤。治疗室性早搏主要为积极纠正诱发因素:防治低血钾、纠正心力衰竭、避免过多的体力活动、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肌缺血等。此外,还应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然后静脉滴注维持。无效可用胺碘酮150mg静脉滴注。低钾血症除了补钾还应同时补镁。老年心肌炎病人一般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老年冠心病人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早搏,有较高的心性猝死发生率,属潜在恶性的室性早搏。为了预防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对频发室性早搏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在频发室性早搏导致心肌缺血、心衰等情况时。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其对减少室性早搏效果虽不显著,但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发生率。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控制室性早搏疗效较好,但应注意其副作用。应避免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对这些病人不需长期用药预防室性早搏。

Q: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1)大部分起病隐袭,病史较长,进展缓慢。(2)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发展,难于恢复或痊愈。老年人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往往较重,且大多发生于His束远端或束支(90%),发生于房室结属少数,如不处理预后差。(3)老年人心律失常所致的临床症状较年轻人明显,心率缓慢引起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十分常见。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因此,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