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症。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简称HPV)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
预防宫颈癌就要走出四个误区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及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唤起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关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存在误区。
宫颈癌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 “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
本病是通常发生在宫颈阴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劲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崩漏”、“五色带”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和冲任有关。崩漏、带下是冲任虚损,督脉失司,致使带脉有病;或外受湿热,毒邪凝聚,阻塞胞络;或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气血凝带,淤血蕴结;或脾虚生湿,湿郁化热,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遂成带下。此病以七情所伤,肝郁气滞,冲任损伤,肝、脾、肾诸脏虚损为内国,外受湿热淤毒积滞所致。
中医对宫颈癌患者的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症状]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腹部包块,坚硬固定,腹胀腹痛,二便不畅,尿少色黄。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2、痰湿凝聚型:
[症状]腹胀胃满,时有恶心,面虚浮肿,身倦无力。脉滑,舌质暗淡,苔白腻。
[治法]健脾利湿,化痰软坚。
3、湿热郁毒型:
[症状]由于情志抑郁,郁而化火,火热挟血蕴结而生瘤疾,患者一般表现为病态困倦,腹胀有块,口干苦不欲饮,大便干燥,尿黄灼热,阴道不规则出血。脉弦滑或滑数,舌质暗。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4、气血亏虚型:
[症状]脏腑气血之瘀滞,为致发肿瘤之病源。患者多表现为消瘦困倦,面色苍淡,心悸气短,体力不支,动则汗出,口干不多饮。脉沉细弱,虚大无根,舌质暗红。
[治法]补气养血,滋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