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于孩子的爱表现在方方面面,有时候唠叨也是出于对宝宝的关爱。可是,你知道吗?父母过于唠叨对儿童来说是有危害的哦。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小编会说家长过于唠叨影响孩子成长吧。
家长过于唠叨影响孩子成长
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 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 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过度关爱,和孩子的生长速度不匹配。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那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家长缺乏安全感,或是一个自卑和不自信的人。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必然较低,他们为了 自己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借助品牌物质和炫耀孩子,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许。于是,这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难于完成时,就开始无 休止的评论、比较,甚至是抱怨、诉苦,以期孩子能够"达标"。参见《当你遇到喜爱炫耀自己孩子的父母》。
父母会唠叨,重要原因之一是亲子关系不佳。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所以,与其说那么多"心里话"孩子不听,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自己是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
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越来越多。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线,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唠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惯性思维,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每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总是按照成 人的处事原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完全忽视孩子的发展特点。所以,只看结果的做法,不仅会用自己的话打断孩子的话,还认为孩子是"狡辩"。这直接导致父母失 去信任,并使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严重的会自我封闭,不再和家长说任何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强。不能否认,很多父母也真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时间、金钱和精力上。但 父母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听自己的"话",如果孩子幼小没有反抗力量而不啃声,父母就感觉自己没有威望,于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当面对青春期反叛 的孩子时,孩子的对立就让家长不停"诉苦",变成了一个"怨妇"!
父母的唠叨,往往是家长有过高的期望。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 期望考入名校,并作为教育"成功"标志。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骤去做,父母就忽视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过督促来促进孩子。其 实,这种无情和过度强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父母的唠叨,往往出于家长对孩子什么都想了解。现在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于是事无巨细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如果孩子不愿说,父母就会不停的唠叨追问。可问题是,幼小的孩子难于记住当天所发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后的孩子,假设没有良好亲子关系,他们甚至连露脸的事都不愿说。
唠叨的出现,是交谈双方的兴趣点不一致。不少家长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比如 关注孩子的成绩、人品、健康等,而这些对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使亲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语言。所以,家长经常会插孩子 的话,孩子由于思维被打断很难恢复,交谈直接变成了父母的唠叨。
那么怎样改善父母唠叨的习惯呢?
家长唠叨如何改善
家长既要严格要求孩子,也要温柔关怀。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年龄,制定纪律,监督他们的行为。同时还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回应,既善于倾听,又能与孩子温和地交流,不要唠叨。
有些父母很喜欢翻旧账,把多年前的事情都拿出来说,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多。其实,生活中犯错是很正常的,孩子就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错,父母要了解清楚到底孩子犯了什么错。
有些家长还没完没了,还要质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说“听见了”。其实就是一点也没听进去,经常性的唠叨,会让孩子“失聪”。最后训教就会失去效果。
所以,家长要明白,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不能乱惩罚,乱用刑罚。更不能用恶毒的语言谩骂孩子,这样不利于教育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要点到为止,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这样教育孩子才有效。
家长唠叨是有害无益的,要及时改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