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教你三招搂住“火”

家庭医生在线 2014/7/9 7:03:35

  一旦到了夏季,人容易烦躁不安,这多是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加剧紧张心理,导致心火过旺所造成的。如何祛除这种“心火”呢?看看下文。

  夏季降火“三提醒”

  一、“降火”要有度 炎热的夏季,人们习惯多喝点菊花、胖大海、金银花等饮料,不仅能解渴消暑,还能驱走内火,这种自以为是的“健康生活方式”却不一定健康。因为野菊花、胖大海、金银花以及很多凉茶其实都属于寒凉类药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凉肝等功效,若过度饮用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低下、神疲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正确的办法是如果“内火”已经造成口腔溃疡等症状,一定需要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搭配“降火”方剂。而在没有疾病情况下,这些“降火”饮料的饮用量,则不要超过一天总饮水量的一半。

  二、“降火”分虚实 按照五脏学说来分,“火”可分为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无论哪一种火,都有虚实之分。而虚火和实火的“降火”方式,十分不同。如果辨错证、用错药,不是“降火”过了头,就是“火上浇油”。

  三、“降火”分体质 婴幼儿绝对不能盲目“降火”,因为婴幼儿的脾胃调节功能尚处在建立和完善的阶段,对于外来药物的寒凉刺激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容易出现腹泻、腹痛、咽痛、咳嗽等症,还会诱发扁桃体炎、咽炎;月经期的女性和一些患有妇科疾病的妇女体质一般都偏寒,过度饮用“降火饮料”容易引起痛经、虚脱等现象;体质虚寒的慢性病人脾胃功能差,常喜温畏寒,更应该避免“降火”。

  教你三招搂住“火”:

  保持良好的情绪

  《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要人注意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乱发脾气。淡泊宁静的心境很重要。因此不管天气如何炎热,我们都需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唯有如此,才可取得“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饮食可以祛除心火

  中医认为,四季、五味与人体内脏都是一一对应的。夏季少量食苦,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就是说夏季易引起心火过盛,可通过吃苦瓜、芥蓝、荞麦、奶油生菜等来进行防治。吃苦去火,首推莲子心,它味苦,可以发散心火,虽然有寒性,但不会损伤阳气,是最好的化解热毒的食物。

  拍“窝”也可解热去火

  腋窝,俗称“胳肢窝”,这里的穴位叫极泉,此穴位于腋窝顶点有脉搏的地方。方法是: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提右手,用左手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5遍。

  腘窝,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屈膝时呈菱形。如果有中暑迹象,拍打腘窝,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两侧腿弯部(即窝处),反复拍打100~200次。此外,还可以拍打肘窝、肚脐、腰骶窝等。

  按摩穴位也不失清心火的好办法。头部的神庭、百会和太阳穴,手上的合谷穴以及脚背上的太冲穴,均有调整肝经气血运行、降心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工作忙碌一天后用来放松身心。

(责编:张琴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夏季养生需注意什么?

夏天,五行中属火,火对应心脏。所以夏天人们应该主要注意保护心脏。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清火利心的东西,如适当多吃苦瓜等蔬菜。一日三餐,要以清淡为主,多吃各种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多油肉。此外,中午一定要午睡,即使是短短十分钟的午睡,对心血管系统也是非常有益的。坚持午睡也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Q:夏季养生,该如何保健养生?在饮食方面应注

你好 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

Q:女性夏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每天多喝水,出汗多或运动多可饮用淡盐水,千万不要等到出汗或口渴了才开始喝水;尽量避免果汁、汽水和咖啡等饮料,特别是冷饮,冷饮对于短暂的去热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并不能真正的解暑。从中医观点来看,夏季寒邪易侵袭人体,一味的选择阴凉来降温,只会损伤脾肾阳气,进而造成抵抗力的下降,引发多种疾病;夏天由于湿重加上酷暑炎热,人易上火、中暑;加上脾胃阳气虚弱,所以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胃口差等情况,可以每个正餐吃点白粥养胃气,平时煲汤适当加一些生姜和陈皮,这有温中补阳、化湿解表的作用。一些温热性水果也要避免多吃,如榴莲、芒果、荔枝和龙眼等,适量吃枇杷果、黄皮等较润肺的水果为好;保暖御寒工作也要做足,不要以为保暖御寒只是冬天必需,夏天也是需要的。长期呆在空调环境下,如果穿的清凉,如露脐装、露背装、超短裙等,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冷一热间,易感冒着凉,甚至还会出现月经提前或延迟等月经失调症状;肩周和膝盖长期受凉,还易引发骨关节酸痛、僵硬等症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