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出现的皮疹。 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天发疹,持续到月经后的1~2天消退。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一般认为与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孕酮骤增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那么,月经疹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月经来潮时,雌激素水平较低,可能与发病有关,有人认为可能是病人对自身体内的孕酮或其代谢产物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这种变态反应,在月经来潮前皮肤较为敏感时引起皮疹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确,有人认为与人工使用孕酮史有关,经期血小板计数,纤溶试验阳性,故可发生紫癜,也有可能是作用于子宫内膜血管的某些物质经血流作用于子宫以外的皮肤黏膜血管导致的血管功能失常所致。
1、月经期血小板减少,易导致紫癜等皮疹症状发生。
2、中医解释为“冲任不调”。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那种人会得月经疹几率比较大
1、血虚型:多由久病失养或产后失血过多,营血不足,经行阴血更虚,生风化燥所致。丘疹多在经期后发作,瘙痒,入夜尤甚,月经量少[4],色淡,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弱。治疗宜养血散风、消疹。药用当归、熟地、川芎、黄芪、白芍、防风、荆芥、陈皮、蝉蜕、首乌、益母草等。注意忌食辛辣之品。
2、血热型:多因个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疹块多在行经前或经期出现,疹色发红,感风遇热后瘙痒加剧,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常伴有口渴心烦等血热之象,舌质红,苔薄黄或薄少。治疗宜凉血清热、活血祛风止痒。药用地骨皮、白芍、丹皮、生地、赤芍、蝉蜕、牛蒡子、玄参、菊花、白鲜皮、栀子、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