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妇科病也会影响女性生二胎

家庭医生在线 2014/4/25 9:20:41

二胎政策放开,很多人都开始为生二胎做准备。有消息报道称办理二胎准生证的程序非常复杂,26天提供16本证,才能办下准生证。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生二胎的时候如果患有妇科病,一定要先将妇科病治好后在准备怀孕,如果怀孕后,因疾病发作,可能会危及胎儿。

26天提供16本证办下准生证

“‘单独二孩’准生证需要哪些手续,流程又是怎样?”“办证还是比较繁琐,希望能继续简化流程,为办证者提供方便。”

在最顺利的一种情况下,办下一张“单独二孩”准生证,需出示16本证件,盖六七个章。

李小姐是独生女,父母均已退休,户口在同一居委;夫妇分别有单位,户口也在同一个居委。她表示,从3月29日准备材料到拿到准生证,共费时26天。

根据流程,李小姐的父母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去开一个婚育证明,证明他们没有离婚,李小姐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母需要提供的证件有:身份证(2本)、结婚证(2本)、户口簿(1本)、独生子女证(1本)、父母退休的退管证(2本),需要盖的章有:父母各自到退管办开档案证明盖章(2章)。然后,拿着上述证件和证明到父母居委开李小姐的独生子女证明,并盖章(同一居委1个章)。

接下来,李小姐拿着居委盖章的独生子女证明,到自己户口所在地居委,填写一式四份的再生育申请表,然后回夫妻各单位写意见盖章(2章)。之后,李小姐带上独生子女证明和夫妻单位盖章的再生育申请表,以及李小姐夫妻二人的结婚证(2本)、身份证(2个)、双方户口簿(1本)、头胎小孩的出生证(1本)、头胎小孩独生子女证(1本)、李小姐的计划服务证(1本),再到街道为再生育申请表盖章(1章)。交齐上述材料,李小姐花了10多天,在公示15天后,李小姐成功办下了准生证。算起来,李小姐一家共为“单独二孩”准生证提供了16本证件,盖了6个章。

怀二胎先治好妇科病

除了年龄,妇科疾病对怀孕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一定要在孕前检查身体,治愈妇科炎症后再备孕”。

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炎症加重,带来一些并发症,对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系统都会受到破坏,进而影响了孕育的几率。而对于孕妇,一旦引起宫内感染、产道感染等影响胎儿,可能会造成流产、早产、先天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后果。如果怀孕期间才进行治疗,用药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所以,医生会对用药有所限制,会比较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014年单独生二胎的条件

1、单独二胎不含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在解答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时表示,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单独两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

2、夫妇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二胎

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在全国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3、首胎为双胞胎的家庭无资格再生二胎

“单独两孩”不等同于“单独二胎”。如果“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话,那该家庭就不再适用此次的新政了。

根据现行《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如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可以申请生育二胎。但女方需要满足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或者年龄不低于28周岁这两个条件之一。通俗来说,计划生育管的是孩子数量,而不是胎次,因此“单独两孩”更为准确。

高龄产妇生二胎,顺产还是剖腹产?

很多准备生二胎的女性年龄在35岁以上,属于高龄产妇,分娩的风险比一般孕妇要高。不过,只要宝宝不过大,产道正常,孕妇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建议考虑顺产。

经过了第一次分娩,软产道已经扩张了一次。第二次分娩时,子宫口和会阴组织的扩张会更容易,可以说,再次选择阴道分娩会更轻松。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第二个宝宝是巨大胎儿或妈妈有其他不利生产的因素时,分娩也不会很轻松。

如果第一胎是顺产,一般来说,第二次分娩的时间比第一次短,子宫口开大更快,骨盆韧带、肌肉及阴道组织也比第一次容易扩张。但是如果第二个胎儿比第一个 胎儿大很多,分娩过程可能要长,还可能难产。第二次分娩产程更快,阴道撕裂伤也没有第一次严重,伤口愈合也会更快,整个生产过程可能会轻松。但分娩后数小 时至数天,尤其是哺乳时,刺激子宫收缩,患者的“宫缩痛”会比第一次更剧烈。

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也有顺产的可能。剖腹产手术后,子宫存在瘢痕,第二次怀孕一般要在2年以后,否则子宫破裂、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等问题的风险会增加。建议根据子宫恢复的情况,以及医生检查和评估的结果等综合考虑。

(责编:付子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