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一词出于《内经》 ,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脾气虚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治疗脾气虚证常见的方法就是中药疗法和食疗法,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辅助性的疗法。只要患者长期坚持合理使用的话,会使治疗的效果更加的好。下面就是相关疗法的介绍。
(1)针灸疗法
取穴:主穴有脾俞、风门;配穴有章门、合谷。
手法: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脾俞与章门有健脾益气功能,除湿止泻。风门疏调太阳经气,散风寒解表邪;取合谷穴祛邪解表。
(2)贴敷疗法
①感冒膏 胡椒15克,干姜10克,葱白适量。先将前两味药粉碎过筛,加入葱白,混合捣融如膏状。
取药膏适量,先贴于大椎、脾俞、胃俞三穴,胶布固定。再取药膏涂于两手内劳宫穴,合掌放于大腿内侧,夹定,覆被蜷卧,待汗出即愈。
②温脾膏 吴茱萸6克,母丁香10粒,绿豆7粒,红枣2枚(去核)。诸药混合,捣融如膏。
取药膏1/2,分贴于神阙、脾俞穴上,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一日一换,2~3次即可。
③肉桂散 用姜汁调肉桂末,贴脐,用胶布固定。
(3)按摩疗法
脾虚外感风寒,取风池、脾俞、迎香、太阳诸穴,进行自我按摩。
①风池穴 俯首取穴,用两拇指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于头的两侧,由轻而重的向外按揉20~30次。或两手中指分别按揉同侧风池穴。
②脾俞穴 两手中指按在脾俞穴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揉30~50次,揉至皮肤局部有热感为佳。或两手握拳用食指关节突起部位按揉穴位。
③印堂穴 以拇指罗纹面放于穴位上,其余四指附于目外,按揉20~30次。